自2014年伊始,很多外埠的茶叶开始涌进勐海,围绕勐海茶厂的周边(包括勐海茶厂的厂区一部分宿舍也被租用),改造成一个个小型发酵场所,进行熟茶渥堆生产。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这里发酵的熟茶比外面的品质要好。同样是临沧的茶叶,在临沧渥堆发酵,味觉偏酸、杂气较重、汤色暗红,通透性也差,但将这些毛料发运到勐海发酵,其发酵场所以勐海茶厂为圆心,只要不超过两公里,其渥堆的熟茶品质则是大幅度提高,如果再存上半年,则有靠近“勐海味”的感觉,口感淳厚,无杂气与异味,汤色红艳,质量上乘,与在临沧的发酵差距极大。到了2006年,这一趋势开始蔓延,很多地区的熟茶加工都移师至勐海,大大小小的加工企业星罗棋布,勐海因此也成了云南最热闹的普洱茶集散地。“勐海味”也顺势成了普洱熟茶的质量标杆。
很多人把“勐海味”归功于发酵技术,认为勐海茶厂独有的拼配与发酵技术成就了“勐海味”,于是勐海茶厂以及勐海地区的发酵师傅开始走红,无论是勐海茶厂的技术员,还是车间班组长,尤其是发酵车间的老师傅,在那些年都炙手可热,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座上宾。但有一个现象随后也被发现,这些发酵师傅在勐海可谓个个英雄,但离开勐海,其水平发挥与在勐海大相径庭。
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贵州茅台酒厂。上世纪七十年代,一个新建的酒厂按照茅台酒厂的工艺,使用茅台酒厂相同的原料,甚至连干部、技术人员、生产骨干都是茅台酒厂的人员,最后连酒厂用水都与茅台酒厂使用同一水源,但最终酿造出的白酒就是没有茅台的味儿。
后来,人们在仔细甄别后发现,原因是微生物菌群的不同。这时,人们认识到,食品发酵中能够产生特殊风味(特殊的味觉)一定与独有的微生物有关。而这个独有的微生物形成需要两个条件:
一是特殊的地理环境。山峦与水系加上温度与湿度,这四个条件决定该地区已经存在微生物系统,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培育独有的微生物。一旦这种微生态系统被破坏,这种独有的微生物立刻产生变异。但仅有这一点是不够的,还要有一个“富集场所”,即发酵场所。
二是发酵场所的“专业培育”。特殊的微生物虽然可以在大自然中生存,但生存状态呈散乱形态,也呈野性形态。当在这个特殊的微生态系统中出现一个专业发酵场所(一定是半开放的),为这种微生物建个“窝”,使其快速繁衍,通过“聚量感应”的集体行为,形成优势菌群。其时间愈长,优势菌群“速率”越高,历时愈久,稳定性愈强。以白酒为例,凡是知名酒厂,都是有历史的,其最重要的历史是未被破换的发酵池。发酵池里的酵泥是酒厂最珍贵的财产。因为每克酵泥中贮存上亿的微生物。酵泥中就集聚着大量优势菌群。
但是,这种解释离“勐海味”的真相还有一定距离。因为我们不仅需要知道“勐海味”来源特殊环境中独有的微生物,更需要知道这种微生物是什么?我们在历经十年的化学分析中,通过排除法,最终锁定一个目标:野生酵母菌群。(作者:陈杰)
附:
1、“勐海味”的生物学研究(1):解读普洱茶勐海味的成因
2、“勐海味”的生物学研究(2):细菌沟通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