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的形美一:对干茶的形美考究

中国品茶之道中,一直很重视对茶叶外形美的鉴赏,尤其是名目繁多的绿茶。比如,欣赏龙井茶,要用通透洁净的玻璃杯,水晶杯那就更高大上了,85℃的热水,讲究的是冲泡后芽叶一旗一枪,簇立杯中,交错相映,芽叶直立,上下沉

中国品茶之道中,一直很重视对茶叶外形美的鉴赏,尤其是名目繁多的绿茶。比如,欣赏龙井茶,要用通透洁净的玻璃杯,水晶杯那就更高大上了,85℃的热水,讲究的是冲泡后芽叶一旗一枪,簇立杯中,交错相映,芽叶直立,上下沉浮,宛如青兰初绽,翠竹争艳。不用喝,光是看,就已经让人心旌神摇了。再比如,品碧螺春,不但杯子讲究,还要先倒开水再投茶叶,按照痴迷者的说法,霎时间杯中“白云翻滚,雪花飞舞”,可欣赏到犹如雪浪喷珠,春染杯底,绿满晶宫的三种奇观。声画俱佳的感觉,美吧。

但谈到普洱茶,恐怕很多人的印象是虽然它内质丰富,余韵悠长,但粗枝大叶,面目黢黑,再加上普洱茶天生喜欢紫砂,活脱脱古拙笨重到底。欣赏它的外形美,还真谈不上。

其实不然,作为茶叶大家庭的一员,普洱茶并不完全超然于世外,它对形美的讲究,并不亚于任何一类茶叶。

品鉴普洱茶,之所以把考究形美作为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因为普洱茶的外形表现很客观地反映了茶叶制成工艺的优劣,揭示了茶树生长环境的细节信息,可以弥补依靠单纯的品感无法发现的细节信息。对于普洱茶这类要长期储存才能日臻完美的饮品来讲,掌握这些信息,有助于正确选择新制茶,而避免若干年后的追悔莫及。

对普洱茶形美的考究,要从干茶、茶汤和叶底三方面进行。

对干茶的形美考究

普洱茶很多经过紧压,紧压后的形状有饼、砖、沱及其他形状。以普洱茶饼为例,首先是看下茶饼的包装纸是否采用天然原料制成的绵纸,其次是辨声,将茶饼用三个手指平举至耳边,以手指轻叩茶饼。如果听到类似“噗噗”较沉闷的声音,则表明茶饼压制过于松散或茶饼干燥度不够。过于松散,会造成长期存放过程中茶性过快散失,茶饼也容易散脱。干燥度不够,茶饼内部极易形成“霉心”,会把茶叶彻底毁掉;如果听到的是“梆梆”类似敲击木头的声音,则表明茶饼压制过紧,压制过紧的茶饼非常不利于普洱茶的后期陈化,而且压制过程中会造成太多的茶叶被压碎。

观察茶饼的外形,要看茶饼是否周正,饼边是否厚薄一致,饼面茶叶条索大小形状是否匀称,分布是否均匀。对于已经过长期储存的茶饼,饼面应呈现自然存放后出现深浅有序的褐色,在储存条件良好的广东仓中存放超过十年的优质普洱茶饼,饼面应已呈现出自然的油润光泽,年份更久的甚至会浸润茶饼的外包装而使绵纸变成类似油纸的感觉。饼面不应出现霉点和污迹,表面有淡淡白色菌丝的茶饼,表明茶饼已在储存过程中出现了霉变,应慎重对待,毕竟,健康才是最重要的。饼窝是区别是否石模压制的重点区域,压饼时布袋扎口形成自然痕迹跟机器钢模形成的有很大的不同,注意区分。饼窝处是每片茶饼碎茶最集中的区域,一般来讲,饼窝处茶叶品相好,代表整个茶饼的品相不错。

研究从茶饼上拆下来的茶样或干散茶,首先要简单测试一下茶叶的干燥度,方法是拈少许干茶,用手指轻轻揉搓,干燥度好的茶叶,会轻松变成碎粉,手指有轻微的刺痛感。其次要看茶叶条索的完整度,传统工艺的普洱茶,讲究茶叶要有芽有叶,缺少芽尖或叶片,采摘工艺就谈不上完美。第三要记住干茶的条形特征,普洱茶的条形是在揉捻环节形成的,习惯上形成了紧条(完全足量揉捻)和泡条(轻度揉捻)两种不同类型,两种条形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只有是否适合的讲究。一般而言,紧条适合口感内含物不太丰富,溶出速度较慢的茶叶,紧条茶的后期转化速度快;泡条则相反,转化速度也会慢很多。采用不适合的条形,会影响到茶叶的品感。

顺带提一下,大茶厂收购毛茶原料,采用的收购评级标准主要针对紧条,原因不言而喻。

对干茶质感的研究是重点。当年新制的生茶,应以灰黑中泛绿色泽也就是类似墨绿色为正常,部分茶区由于气候的原因,比如茶树生长环境海拔较高而造成干茶表面颜色较深,习惯上称为黑条,也属正常。储存年份较久的茶叶,表面颜色会随之加深。颜色的深浅只是判断储存时间长短的一个参考,干茶表面是否润泽才是茶叶品质优劣和储存环境是否良好的依据。

普洱茶尤其普洱生茶,干茶表面经常会有密密麻麻的绒毛,新茶时呈白色甚至泛银色,储存时间久了之后绒毛颜色会逐渐加深呈浅褐色至深褐色。这一现象通常叫“显毫”,在许多描述茶叶品质高的说明中经常见到这个词汇。听到过许多跟“显毫”有关的牵强附会说法:比如,干茶表面有长且密的绒毛,说明这是正宗的老班章茶,也有说是正宗易武茶的标志,甚至还有讲绒毛代表这是古树茶等等,绒毛本身也被说得营养成分丰富到神乎其神的地步。

没有查到这种无厘头说法的**出处,但荒谬是显见的。茶叶表面的这种绒毛,又称茸毛或白毫,古时称为沫饽,指的是浮在茶汤表面的茶沫,大家熟知的卢仝七碗茶歌中即有“白花浮光凝碗面”之说。茶叶绒毛的成因其实很简单,就是茶树的一种应激反应产物。在自然界长期的优胜劣汰的过程中,当气温较低、日照不够、降水不充裕时,为了尽可能多地吸收水和养分,茶树会有一种自我调节的能力,即加大叶子的表面积,这就是绒毛形成的原因,学过立体几何的可以很容易理解这一现象。所以茶叶绒毛的出现一点也不神奇,不只是班章易武,其他茶区的茶叶也会有;不只是古树,很多台地茶的绒毛会更长更密;不只是普洱茶,其他茶类也会有,大名鼎鼎的碧螺春就是以身披浓密绒毛闻名的。

一般地讲,干茶表面绒毛的疏密、长短、颜色,可以作为判断茶叶嫩度高低的关键依据,也可以作为判断茶叶是否春季和明前采摘的重要依据,也可以作为判别茶叶品质高低的参考依据,仅此而已。

观察干茶,要注意其中黄片的比例。普洱茶黄片,一般是指在毛茶原料筛分选拣工序中,因条索疏松、粗大,在揉捻过程中无法正常成条而被捡出的茶菁。黄片一般是较老的第三叶少数是第四叶,本身也是正常可饮用的茶叶,只是由于没有揉捻到位,晒青时散开了,压到茶饼中会影响到茶饼表面的美观,才被拣选出来。黄片由于叶片组织厚实,滋味较醇厚且不苦不涩,香味也比较独特,只是口感比嫩叶和芽尖显得粗糙。对黄片要抱持客观的态度,一方面黄片的存在可以很好地调节普洱茶冲泡后期的口感,另一方面,黄片过多,会显得喧宾夺主,茶叶也有失美观。对黄片数量的控制,一直有不超过百分之六的说法,这个比例很恰当,可作为衡量普洱茶工艺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

文/堂主

小编推荐阅读

普洱茶的形美二:对茶汤的形美考究
普洱茶的形美三:对叶底的形美考究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