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从采摘到晒青:一切为了发酵(二)
普洱茶的传统工艺制作—摊晾与杀青
当我们将鲜叶从茶树上采摘下来之后,就需要将鲜叶放置阴凉处进行摊晾(又称委调)。摊晾起到两个作用:
一是鲜叶自然脱水。鲜叶细胞中的水有两种形式同时存在,即自由水鱼结合水。自由水是指生物体内细胞内可以自由流动的水,是良好的溶剂和运输工具。它的数量制约着细胞的代谢强度。如呼吸速度、光合速度、生长速度等。自由水占总含量百分百越大则代谢越旺盛。结合水是水和生物体重的其他物质(如蛋白质、多糖等)螯合或络合成的形状,其状态有多种,最常见的为凝胶状。鲜叶摊晾过程中出现收缩、变软状态,其实是脱水所致,脱去的那个“水”就是自然水。而结合水还保留在茶叶细胞组织之间。
二是脱“绿”。这个“绿”就是“叶绿素”,更准确的讲是“叶绿素a”(茶叶叶绿素有a、b两种,叶绿素a偏绿,叶绿素b偏黄)。叶绿素是普洱茶后期发酵砖“红”中的障碍,因此,通过摊晾的方法,将茶叶中内含的叶绿天敌“脱镁叶绿酸a单加氧酶”(pheophorbideaoxygenase,PaO)激活,用它将叶绿素降解,达到脱“绿”目的。这就要去摊晾要有厚度,一般为10公分左右,环境温度在22摄氏度-28摄氏度之间效果最佳。摊晾的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
把鲜叶摊晾后,就进入“杀青”阶段
杀青,是绿茶、黄茶、普洱茶、乌龙茶等茶的初制工序之一,非普洱茶独有。
杀青的方式有多种:炒青、蒸青、烘青、泡青、辐射杀青等。蒸青起源于中国唐代,目前日本以及中国大陆个别产茶区仍沿用这种方法。炒青是在中国明朝取缔“龙团凤饼”并大力推行“散行茶”后普遍采用的方法,目前也是世界各产茶国,普遍使用的基本方法。
普洱茶的杀青在“古法技艺”中也是采用炒青的方法,“现代工艺”多采用烘青与辐射杀青的方法。这里有两个问题需要澄清的:
一是普洱茶与绿茶等虽然都采用炒青的方法,但却有本质上的不同。绿茶是通过高温破坏和钝化鲜叶中的氧化酶活性,抑制鲜叶中叶绿素等的酶促氧化。这是因为鲜叶中储藏多种的酶能引起叶绿素的分解。这种酶促变化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类。直接以叶绿素为底物的只有叶绿素酶。催化叶绿素中植醇酯键水解而产生脱植醇叶绿素。脱镁叶绿素也是它的底物,产物是水溶性的脱镁植叶绿素,它是橄榄绿色的。叶绿素酶的最适温度为60℃-82℃,100℃时完全失火。起间接作用的有蛋白酶、酯酶、脂氧合酶、过氧化物酶、果胶酯酶等。蛋白酶和酯酶通过分解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使叶绿素失去保护而更易遭到破坏。脂氧合酶和过氧化物酶可催化相应的底物氧化,其间产生的物质会引起叶绿素的氧化分解。果胶酯酶的作用是将果胶水解为果胶酸,从而提高了质子浓度,使叶绿素脱镁而被破坏。因此,我们也将绿茶炒青过程,在锅温达到100℃以上,称为“脱镁”。保留住绿茶的叶绿素,也就保留住绿茶赋予人们“青山绿水”的感官享受。
普洱茶的炒青与绿茶恰恰不同。其主要目的是蒸发鲜叶中的部分水分,是茶叶变软,便于揉捻,同时散发青臭味,促使最初良好香气的形成。但这里最关键的一点是忌高温的出现,因为高温会使鲜叶内部储藏的多种酶失去活性,抑制鲜叶中叶绿素与茶多酚的酶促氧化。因此,80℃成为普洱茶杀青的“生死线”。很多人会对此提出异议,因为在他们的观察中发现普洱茶的鲜叶杀青,即使按“古法技艺”用手工锅炒,其温度也都超过100℃,与绿茶无异。其实,这与三个细节有关:一是炒青手法不同,绿茶采用多闷少扬法,普洱茶采用多扬少闷甚至不闷,不停抛炒,使鲜叶与锅面接触时间缩短,避免鲜叶过热;二是绿茶炒青时间长,并分两次进行,有初炒与复炒之分,普洱茶炒青只有一次,且时间较短;三是大叶茶与中小叶茶组织结构有差异,大叶茶海绵体较厚,叶面膜也较厚,加上凝胶物较多,其受热传导低于中小叶茶。因此,“古法技艺”中的炒青,虽然也是手工锅炒,锅温也在100℃以上,但鲜叶的内部温度一般不会高于80℃。
二是现代工艺的烘青方法。基本是采用大生产的方式,用设备取代手工,主要设备有履带式杀青机、转筒式杀青机、微波杀青机等。虽然烘青方法也是杀青的一种,特点是高温、快速,效率是手工锅炒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但它最大不足是温度容易偏高,导致茶叶叶温超过80℃。而茶叶中的内源酶(细胞内自带的酶系)也因为温度过高失活与钝化,形成高温“灭活”效果。并最终导致后续的发酵只能依靠外源酶解决,不能再作为普洱茶的原料。
文/陈杰,来源/普洱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