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由“弘益茶道美学”授权中国食品安全网转载发布,其他媒体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以下为原文:
普洱茶界很多茶人,茶商和藏友反应:“临沧普洱茶后期陈化效果不佳,存放价值不如其他产区的。”
那么,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还是一种误会呢?
历史的误会
关于临沧茶,恐怕现在名气最大的就是冰岛了,滇红当然也不弱,但很多人并不知道它的原产地也在临沧,以为滇红就是云南产的红茶,就像云烟被认为是云南产的烟的统称,浑然不知还有一种品牌叫云烟,一种品牌叫滇红。冰岛出名后,带动了周边勐库各寨的山头茶,这下勐库出名了,但外人只知有勐库,不知有双江,或者认为勐库比双江大。这一系列笑话反映出一个问题一一临沧茶宣传不够!
临沧风光,图片来源网络
好在现在进入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快,于是冰岛在前,勐库跟上,昔归赶来,于是临沧茶出名了,临沧也出名了。从勐库到邦东,从凤庆到永德,从冰岛到小户赛,从昔归到忙肺,一下子冒出上百个山头,数十个名茶,牵一发动全身,冰岛的出头带动了整个临沧沉没许久的茶产业。
对临沧茶,赞赏之声有之,质疑之声有之,其中质疑最多的就是临沧茶的后期陈化问题,因此,对临沧茶品质的鉴定与评价特别是对其后期陈化的价值评估,即成为当下需要迫切拨乱厘清的问题。
对一种茶的价值评估,不外乎原料和工艺,对普洱茶,则需加上一个指标一一仓储,那么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分析下临沧普洱茶的后期陈化问题。
原料无问题
很多茶商和茶友很主观和狭隘地将临沧茶的陈化问题归结为原料有问题。
那我们就来看看临沧茶的原料是什么情况:在云南,古茶树群落较为集中在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三大茶区。临沧因紧临澜沧江而得名,临沧茶资源丰富,是普洱茶原料的最大产地,境内共有茶园总面积130万亩,其中,野生古茶树群落40万亩,栽培型古茶园65万亩,有树龄上千年、世界上海拨最高、面积最大的野生茶树群落,有最古老的3200年的凤庆香竹箐古茶树和2500年的勐库大雪山野生古茶王,堪称是世界古茶树的摇篮。云南省的三大国家级群体良种(勐库大叶种,勐海大叶种,凤庆大叶种)就有两个源自于临沧。早在1982年我国著名茶叶专家吴觉农曾提出在临沧建世界一流的大茶园,打造天下茶仓的构想。
勐库大叶种芽头,图片来源网络
临沧茶普遍茶芽肥厚柔嫩,内含各种丰富物质,有益化学成份含量高,茶叶内含成份分析检测结果数据均达到2008年12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标准值含量要求。
勐库大叶茶叶片特大,长椭圆或椭圆型,叶色深绿,叶质厚软。芽叶肥壮,黄绿色,绒毛特多。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1。7%,茶多酚33。8%,儿茶素总量18。2%,咖啡碱4。1%。适制云南普洱茶和红茶、绿茶。”
永德大叶种是省级群体良种,一芽二叶茶多酚含量34%。咖啡碱4.1%,水浸出物45%。
邦东大叶种,一芽二叶含氨基酸1.7%,茶多酚33.8%,咖啡碱4.1%,儿茶素总量18.2%,收敛性(茶气)特强,浓烈甘甜,是加工普洱茶的上乘品种。中国茶叶科学研究所测定,邦东一带的茶叶,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等茶的重要理化指标含量优于其它茶区,条索粗壮、茶气醇烈、汤色金透、经久耐泡,是云南普洱茶中独一无二的佼佼者。
那么,为何贵为天下茶仓拥有如此丰厚质优的临沧,为何还有对它的原料提出质疑呢?
原因在于前文所述的对临沧茶宣传不力:
1、历史上临沧茶便不受待见。一个地区的茶要出名,至少俱备四个条件:贡茶、古道、商号、文字至少占一样,先说贡茶,临沧茶史上鲜有贡茶,明代,冰岛是当时勐勐土司专享的贵族茶园,这就沾了贡茶的光,但云南茶区历史上只要向头人、贵族、政府部门专供的茶都叫贡茶,且这仅仅然冰岛茶在小范围内出名,很难惠及整个临沧茶。
再说古道,云南区域的茶马古道五条主干线,唯有往滇西(滇藏茶马古道)的这一条在风庆经南涧到下关的顺下线与临沧沾点边,其余都是擦边而过。
鲁史古镇
再看茶庄商号,古往今来,只知有景谷、普洱、易武、勐海,鲜有人提缅宁。
茶马古道线路图
最后看文献记载,樊绰提的“古银生城界”,大家了解的都是景东、普洱、版纳一带,专家考证临沧也在其中,那请问文字在哪里?南诏七节度中的银生节度所辖,并无临沧。冰岛茶虽有“引种”文字,但地方县志不足以掀起波澜。
2、现代临沧茶出名太晚。
冰岛出名了,但这是什么时候的事儿呢?10年前我要提冰岛,你可能认为说的是那个北欧小国吧。
由于历史上临沧茶宜传不力,导致世人不知临沧有好茶,或者不知喝到的好茶是临沧原料制成的。
在老一辈茶人的著述中,多次提到临沧茶,诸如:“1902年,用临沧晒青毛茶生产的云南沱茶问世了。1916年,以双江勐库原料为主料制作的沱茶出尽风头。下关茶厂的前生—永昌祥生产沱茶的原料配方比例为:勐库60%取其味;凤山20%和博尚10%取其香;景谷10%取其型。”
临沧生产的顶级滇红
由于现代临沧茶出名较晚,以临沧茶为原料加工的普洱茶要么用于其它地区的成品加工而不提临沧两字,要么以临沧茶原料加工的普洱茶样存期太短,不足以作为评判陈放价值的证据。
原勐海茶厂厂长邹炳良自述:“当年勐海一带大面积茶园茶用来做了红茶或绿茶,勐海茶厂毛料收不够,40%的晒青毛茶从临沧收购,临沧茶滋味浓、茶气足……”从计划经济年代一直到现在,勐海下关两大茶厂及一二线茶厂普洱茶原料,临沧茶原料也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一边喝着临沧茶,一边贬低临沧茶,是不是显得十分滑稽可笑。
工艺有原因
从普洱茶的陈化机理来看,除了原料因素外,工艺也是至关重要的一大因素。
临沧在制作晒青茶方面要滞后于版纳和普洱。计划经济年代,临沧茶又多以红茶和绿茶为主,晒青茶制作相对不多,所以,造成了近些年来临沧地区制作出来的普洱茶,多存在着“红茶化”和“绿茶化”的痕迹,导致其制作出来的普洱茶后期存放汤薄味寡,涩滞锁口,香气涣散,返苦回涩等等不良表现。
茶叶的揉捻
早几年,就是如今声名在外的昔归茶,当地老百姓滚筒杀青机制作出来,墨绿墨绿的,一喝香高汤清,绿茶化非常严重。冰岛茶红梗暗叶,一喝香甜汤粘,红茶化非常严重。早几年的临沧茶普通存在类似问题。对于茶叶专业知识了解不深的茶商、茶友,那是非常好喝喽,但这样的茶要存下去,怎能不香气涣散,薄汤寡水?更有不少老百姓制作出来的茶叶,多是烘干机烘干而非太阳晒干。近年来,更有甚者为了追求新制茶品即适口好喝,和用台地茶重萎凋,低温长时间闷炒,提香,降苦涩,轻揉捻假冒古树茶,刚炒出来的湿茶坯热闷等等花样百出。这肯定严重影响茶品后期转化,这样制作出来的茶叶还怎能越陈越香?!
一款品质优良,能够越陈越香的普洱茶,原料是基础,工艺是关键,临沧当地制作的一些普洱茶,工艺环节没处理好,成品品质必然不佳,这样“有问题”的普洱茶存放再久,也谈不上越陈越香了。这也是给一些茶友造成“临沧茶存放效果不佳”的错觉原因之一。
仓储很无奈
对普洱茶后期陈化的影响,仓储显然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因素。通常普洱茶的仓储,谈最多的是干仓和湿仓,昆明仓和广东仓。为何不提勐海仓、易武仓和临沧仓呢?原因在于,作为原料主产区的勐海、易武和临沧,加工出来的普洱茶,原则上是要立即处理完变现,要么立即被顾客购完拉到各地,要么拉到昆明储存,很少有留在产地储存的。勐海有大企业和品牌茶厂支撑,可以留老料储存,易武有老字号茶做参考,而临沧却没有一家叫得响的字号,自然也难留下的字号级老茶,也没有本地储存的各年份茶样做参考,本地茶品要么就地变现售光,要么将毛茶销往其它地区变成其它仓,很难找到纯粹的临沧仓的年份茶。实际上结论就是:很少有人做这方面的尝试,或者已经有人在做,但结果还需要时间来验证。
对于仓储,市场上争议较大的是:干仓和湿仓之争,昆明仓和广东仓之争。
从普洱茶陈化机理看,干仓和湿仓是普洱茶的两种不同保管方式和保管环境,片面强调或推崇那种方式,都是不正确的。有的干仓湿度太小,茶品转化缓慢,等于扼杀了普洱茶后期转化的条件,使其停滞不前毫无活力生气;有的湿仓人为干预过甚,急于“熟化”出货,温湿度控制不好,茶品消极转化,导致霉变,自然给人造成湿仓茶不能喝的印象。如果了解普洱茶陈化机理,只要方法正确,控制好温湿度,适时通风透气,让茶叶在存放中有伸有缩,湿仓也是好仓,也能陈化出好茶品。
专业的广东仓储
关于昆明仓和广东仓之争,首先源于云南、广东两地茶人茶商对于普洱茶的价值理念上的差异,云南占据原料资源市场,广东占据成品消费市场,云南人看中普洱茶的潜在价值,希望细水长流,广东人更看中普洱茶的当下商机,于是形成了昆明仓和广东仓两种流派。又由于07年炒作事件中受到广东商人伤害,云南本地茶商对潜意识广东有一种就排斥和抵制的主观心理,导致两种流派互怼,不能兼容。
从存放效果来看,昆明仓太干,陈期太长,广东仓过湿,普洱茶陈化够快,但也有风险,处理不当或霉变或影响品质,并不十分有利。
市场上有一种现象:经常有普洱茶品在广东和昆明两地之间来回流动,原因是广东茶商将在当地存过一段时间后的茶品(转化过快)换到昆明摆放一段时间(类似退仓),反之,昆明茶商将在昆明当地存过一段时间后的茶品(太干转化慢)换到广东摆放一段时间,也有的是同一个商家在两地都有仓库,自己在内部进行换仓处理。
分别存放在昆明和广州的生茶的茶汤变化
事实表明普洱茶存放的实际陈化效果看:无论是昆明仓还是广东仓均不理想,临沧属亚热带低纬度山地季风气候,区内海拔高低悬殊大(450-3504米),立体气候显著,临沧市海拔1180,温湿度适中,是普洱茶存放的绝佳之地,可惜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造成没有可供选择的足够年份的茶样来验证,殊为遗憾。(作者:刀哥,来源:弘益茶道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