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号级茶到七子饼:普洱茶原料与制程的演变

原料通过对于号级茶、印级茶和七子饼时期茶品的了解比对,号级茶使用原料应为栽培型古树茶,茶区以古六大茶山为主。印级茶原料以接近百年的荒地茶(野放茶)夹杂栽培型古树茶,产区以勐海南糯山为主。1970年代

原料

通过对于号级茶、印级茶和七子饼时期茶品的了解比对,号级茶使用原料应为栽培型古树茶,茶区以古六大茶山为主。印级茶原料以接近百年的荒地茶(野放茶)夹杂栽培型古树茶,产区以勐海南糯山为主。1970年代开始的七子饼时代,则以群体种生苗为原料,这样的原料最后一批使用的就是八十年代后期生产,俗称“雪印”的7532,以及第一、二批8582。云南省于1985年开始大量种植无性繁殖良种茶,第一批量产茶品就是在1989年至1990年后生产的7542、7532、8582、8853等。

2004年开始普洱茶市场在大陆飞速发展,云南大叶茶茶菁价格上涨,开始出现供不应求,越南菁、缅甸菁、四川菁、广东菁、湖南菁掺杂其中,市场却无辨识能力。茶菁的使用变化,体现了时代背景与利益纠葛。

制程

普洱茶毛茶大多由农民自家制作交予茶庄、茶厂,这种生态一直至今都是如此,拥有自有茶园和初制所,满足鲜叶与毛料需求的大型厂家毕竟不多。而每个农户加工过程与品质并不稳定,这也是普洱茶品质难以稳定的原因之一。

号级茶

号级茶时代的普洱茶制程,如手采、萎凋、铁锅杀青、土灶蒸压、石模压制等制程并无太多争议与变化。需要思考的,彼时烘房与烘干设备并不普及,紧压茶品如何进行干燥?

一般而言,号级茶时期紧压茶成品干燥有三种形式:

1、自然阴干,在十一月至隔年五月之间,湿度相对较低,茶品可在5~6天内自然阴干,而后进行包装。

2、直接日晒干燥。

3、微干后包装日晒。有些茶庄在紧压后阴干1~2天,而后竹壳筒身包装后直接日晒。

成品的干燥方式对于茶质有直接影响。以目前了解,若非阴干而是以直接日晒的方式,三五年后会导致茶质薄弱。而在当时茶叶的品饮方式以鲜饮为主,并无刻意追求陈化转化的意图,故而有多种干燥方式并存的现象。

印级茶

1950年,“中国茶业公司云南省公司”成立,制作工艺有所规范与记载,制程上大多与老茶号差异不大,然而在原料使用与品管上有别于老茶号的参差不齐,从整件的红印、蓝印、蓝铁可以观察其使用茶菁级数、饼模等品管较为严格。而根据进出口公司志曾提到,茶品干燥适宜长时间阴干方式进行,从这点大约可以了解此时国营厂已经了解成品干燥应避免日晒紫外线所引起的茶品劣变。

七子饼

勐海与下关茶厂自1973年开始就拥有现代烘房的雏形,已知在雨季紧压茶品的干燥,只要控制温度与通风性,亦能达到干燥效果而不使茶品劣变,这点从进出口公司志与厂志可以发现茶品含水量问题与干燥度相关。然而自1999年开始,因为紧压车间与干燥烘房一直没有增加,在市场需求扩大之时,烘房温度开始不断升高,从35℃开始不断上升至六七十摄氏度。高温烘干同样带来了对于茶叶内质的损害。

早年普洱茶因为需求量不大,采摘时间大多以旱季春茶与秋茶为主,后来因为普洱茶市场的兴起,市场需求增量过快,导致了鲜叶采摘过度以及现代化茶园管理对于茶树的伤害。以外省茶菁充数、毛茶、紧压茶的高温干燥、高温杀青、过度重揉捻,都是造成普洱茶品质问题的因素。(本文来源:经典普洱)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