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茗佳人2006年古树春茶《如故》
笔者近日读到了2007年《中国质量报》的一篇旧闻,题目是《云南西双版纳首次为客商办理普洱茶原产地公证》。读后,笔者感慨良多,回想自己喝普洱茶九年从茶城中听到无数的故事,看到无数的“专家”,深感做一个中国茶友真的不容易。不仅要有黄金舌、千里眼、顺风耳,还要有七窍灵珑心,在茶城的炼丹炉中千锤百炼、吃亏上当,才能练就明辩真假的火眼金睛,喝上一口好茶、真茶、健康茶。
笔者下面把这条新闻和大家分享一下:“拿着公证的法律文书,到哪儿都能说得清这是在古茶山收购的大树乔木茶了。”近日,两位到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勐宋古茶山收购古树乔木茶的广东茶商,到勐海县公证处,办理了首例普洱茶原材料收购的产地证明公证手续。据了解,勐海县勐宋乡蚌冈村百年古乔木茶叶质好价高,吸引了许多外地茶商前来采购。广东茶商黄先生和刘先生也慕名到该村收购茶叶360公斤。为证明自己购买的茶叶系该村出产,他们与茶农一起到勐海县公证处申请办理普洱茶产地证明书公证。经过对申请进行审查后,勐海县公证处认为,茶叶是勐海县的支柱产业,为这一产业发展服务是公证应尽的责任。因此,受理了当事人的申请。据悉,在办理公证过程中,为确保公证事项的真实性,公证员深入到勐宋乡蚌冈村产茶地,对茶农采摘茶叶到茶叶集中包装进行了跟踪监督,并在茶农、茶商、公证员三方在场的情况下,将茶商采购的360公斤茶叶打包、粘贴封条。有了第一次公证经历的茶商说:“鉴于目前很多人冒充古乔木茶原料,今后凡是购买高档茶叶,一定要到产品原产属地的公证处申办公证。”古茶山的茶农也表示,通过产品原产地证明的公证,能使西双版纳州古茶山的优质茶叶声誉不受损害。
这则旧闻反映的是茶友最关心的普洱茶真假好坏问题。07年茶市中古树茶的风潮尚未兴起,假冒产地、树龄、年份的状况已经很盛,时至今日某些商家在普洱茶产品掺杂使假的问题更甚。老杨总结了市面上比较流行的不良手法,供各位茶友参考。
一、原料降档
原料降档就是以次充好,是不良商家在普洱茶产品中掘取暴利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在这方面个别标榜要建立标准的大品牌也不能免俗。
原料降档市场上最常用的方法就是,以生态小树茶、台地茶冒充古树茶消售。市场上同季古树茶、古树与生态小树混采茶、生态小树茶、台地茶价格相差很大。仅以今年的景迈春茶产地干毛茶价格为例,高品质的纯古树茶与生态小树茶的价格可以差十多倍,生态小树茶与台地茶可差三四倍。
原料降档的另一种常用方法是,以秋茶、雨水茶冒充春茶销售。这也是在利用春茶与其它季节茶叶的价差来牟利。
二、产地造假
产地造假是指用名山名寨周边相似口感的茶叶直接或经拼配冒充正山正寨的茶品销售。近些年,老班章、冰岛、昔归等小产量名山古树茶受害颇深。市场出现了真茶难求,假茶横行的状况。
产地与树龄造假对广大茶友造成的伤害不仅是金钱和健康上的,更是身心感受上的。非原产茶、台地茶都不能够让茶友们感受到普洱茶最具魅力的山头特点,无法建立山头茶正确评判标准,遗害无穷。老杨就将真正的老班章古树茶给周边喝过“老班章”茶的朋友品鉴,大多数人的反应是这和我喝过的老班章完全不是一个味。甚至有两个专门销售普洱茶、以“老班章”做为镇店之宝的朋友将老班章茶猜成了勐海以外其他产区的茶。
今年普洱茶界最盛行的侈奢品微产区茶,更是假冒产区茶的重灾区。笔者做了一个调查,今年非常火易武某微区古树茶年的产量不过几百公斤,而市场上某个高端小众品牌推上市场的产品就有几十件,远超产地产量。还有的品牌在某微产区一片茶叶都未收过,也能推出该产区的几十件茶产品。勿须多言,真假立现。
三、年份变造
老茶的美在于时光雕刻后,茶品中独特的香气、滋味与气韵。2000年前,大陆地区藏茶的风气尚未形成,老茶主要存放在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数量有限,经近些年的饮用消耗,老茶更显稀少珍贵,价格节节攀升。近百年的稀有号级茶就曾拍出了千万天价。
因此,有些茶商便以不到年份的相似茶品,或经过加工冒充老茶销售。有的茶商甚至会专门制作做旧假的茶叶包装和与老茶相似口感的茶,专门制成外观与口感与真实老茶极为相似的假茶。于是,在广东等地老茶销售的集散地便出现了与A货真老茶相对应的B货老茶。做的好的B货老茶可以以假乱真,茶叶专家也很难辨别。
四、包装假冒
包装造假在茶叶造假中非常普遍。不良商家用私自仿印高价茶叶包装来包同规格低价茶,获得非法暴利。
近年来,在笔者身边假冒大厂名品包装的假茶发现较少,有年份的中期茶与老茶较多。
五、仓储地乱报
随着茶友们对普洱茶干仓、湿仓、仓储地茶品风格的认识加深。昆明干仓等干仓茶开始流行,很多茶友只认干燥地区存储的茶。为了能够更好的销售出产品,有些商家就将广东仓的茶品说成是干燥地区存储的茶品,乱报仓储地。
记得07年刚开始喜欢喝茶时,有一个老茶客和我讲过一话:一入茶行深似海。茶其实很简单,一片树叶而已;把茶搞深、搞乱的正是通过各种故事来张冠李带、浑水摸鱼的不良卖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