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普洱的人,尤其是喜欢熟普的人,经常会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用铁壶煮起一壶水,烫热那把已经泡了不知道有多少泡的紫砂壶,投入几块收藏已久的“老茶头”,再在铁壶口的蒸汽上蒸了又蒸、醒了又醒,然后,才将滚滚的热水注入壶中,出汤,观色、闻香、品味,一脸的陶醉,此时,整个身体仿若舒展绽放了开来……
何为“老茶头”?
茶头,即普洱茶茶头,普洱茶的一种小类。它是普洱茶发酵过程中板结成块的茶,外形都是一团一团的疙瘩。
普洱熟茶都是经过人工洒水渥堆发酵的,在这个发酵的过程中,一堆茶的中间会升温,然后茶叶通过自身含有的酶发酵,慢慢变成熟茶。而在这个渥堆发酵过程中,每过一段时间,就要人工把这堆茶翻上几翻,以避免茶叶堆的里面温度太高把茶给焖焦。发酵过程中经过反复不断地翻,茶叶会分泌出一些果胶来,因为果胶是比较粘稠的,所以有些茶叶就粘在一起,变成一团一团的疙瘩。待茶叶发酵完毕,人们会把这些一团一团的茶叶疙瘩拣出来,用手把它解开,然后放回到茶叶堆里。其中一些团块实在粘得太牢了,如果硬要解开的话,就会将茶叶折断弄碎,因此,只好另外放成一堆,变成了“疙瘩茶”,也叫“老茶头”。
相对条索状茶来说,发酵度正常范围内的“老茶头”,内含物更加丰富,茶汤更浓厚,更加耐泡。但泡到最后也仍然有大部分茶头不会散开,还是粘稠在一起。
“老茶头”名字的由来
普洱熟茶发醇过程中产生的“疙瘩茶”,是从熟茶工艺产生就有的,但“老茶头”的名字却是2005年才有的。
之前对于“疙瘩茶”,大多是收集起来集中切碎,拼配放入一些低档茶中,或者干脆弃之不用。担任过大益集团勐海茶厂副厂长、总拼配师的李文华觉得,这种团块茶,内质比较特殊,特别是嫩度高的团块茶,切碎了做副产茶很是可惜,就有了开发一款产品的想法。
于是,就以精制,通过切块、筛分、拣剔工序完成,制成干净、体形大小匀齐的原料。体形小的经过稍长的蒸压后,可以柔制饼茶,这就是后来的老茶头饼;而颗粒大的,则用机器压成茶砖。“老茶头”之名,源于李文华读文化史料中闪过眼前的一个词。明清时期,西藏用很多滇茶,藏传佛教每年都有重大的茶会,茶会叫“普茶”,准备“普茶”茶汤的人,是寺庙里的专职官员,叫“茶头”,读到这个词,李文华眼前一亮,有啦!就叫“老茶头”。寺院里,还有负责做饭的叫“饭头”,负责菜园的叫“菜头”,鲁智深就干过这个职位。“普茶”的茶汤是用煮的,“茶头”就负责煮茶,团块茶最好的品饮方式就是煮,联系至此,李文华就有了把产品叫“茶头”的想法,加个老字,一方面代表年长的茶头,也就是煮茶的老师傅了。
“老茶头”的冲泡与收藏
一般来讲,普洱茶越陈越香,被誉为“可以喝的古董”,普洱茶具有巨大的收藏价值和增值空间,普洱茶年代越久价格越高,口感越好。品质好的普洱茶,每年能以10%至15%的增长率升值。“老茶头”也不再是过去理解的属于边角料衍生物的茶品,而是一种品质优良,包含茶史、兼具内涵的时代产物。而且因其良好的口感和并不很大的产量,增值空间也较为宽广,更值得广大茶友品鉴和收藏。尤其是存放了多年的“老茶头”,颗粒相对松散,条索分明,表面干净,香气纯正,口感醇和,汤色通透,更是让人索之以藏。
冲泡“老茶头”时,年份长、干净的,快洗一次就行;新茶头,建议重手洗20秒左右,或者10秒2次足矣。第一道茶水弃去,称之为洗茶,目的是洗去少许灰尘和杂质,30秒左右;第二道茶水弃去,目地是唤醒茶性,第二道的茶叶浸泡时刻为30秒;第三道茶水可以品喝,茶叶浸泡时间为10秒左右。有些年份的“老茶头”虽然在多次冲泡后并不一定会散开,但至少条索很清晰,发酵程度一目了然,如果是看到红泥状颜色的叶底,或者汤色极度浑浊,建议不要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