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仓储详论|普洱茶存储概念(三)

在之前关于仓储的文章中,笔者简单介绍了普洱茶的仓储环境以及仓储种类。文中,提到了入仓茶这一概念,其中“湿仓茶”是对入仓这一概念最大的误解和冲击。现在,笔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湿仓

在之前关于仓储的文章中,笔者简单介绍了普洱茶的仓储环境以及仓储种类。文中,提到了入仓茶这一概念,其中“湿仓茶”是对入仓这一概念最大的误解和冲击。现在,笔者就和大家分享一下“湿仓茶”的概念、历史形成原因以及如何辨别湿仓茶的知识。

什么是湿仓茶?

湿仓茶图片

湿仓,顾名思义,是潮湿的仓储环境。所以,人为地改变茶品存放的湿度、温度,让茶叶在高温、高湿以及不通风的环境下快速转化,从而使茶叶加速“陈化”而形成破坏茶叶纤维,改变茶叶原有的本质,违反茶叶内质自然氧化发酵的霉变茶叫做湿仓茶。

湿仓茶形成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湿仓茶图示

提到湿仓,其实首先要从入仓茶开始说。据业内人士介绍,香港茶商将茶品有计划、概念性快速入仓与陈化,源自于五零年代陈春兰老号。五零年代以前,绿茶、乌龙茶、铁观音单价偏高,在香港,大量茶楼饮用的是低价而量大的普洱生饼、生沱、生散茶。然而港人习惯口感以重烘焙乌龙、铁观音为主,普洱茶当时还没有渥堆熟茶,所以口感过于苦涩。香港人不习惯。

于是香港人、包括广东地区的人不断研究如何让生普快速陈化。五零年代后期就尝试了人为快速发酵的方式,于是五零至六零年代云南方面所考察学习之洒水渥堆制程,即源自于此概念,也就是熟茶发酵的前身。

回到“湿仓”的成因,其实源自香港的“入仓”概念以及当时香港人对茶品的品饮标准的把握。在香港普洱茶存放的仓库有两种,一种是公设仓库,一种是私人设立的仓库。私人仓库在存放普洱茶时会定期进行翻仓,将仓库中的茶品的空间位置进行改换,避免由于仓库中温湿度分布不均造成茶品转化的程度不同,而公设仓库则不会帮助物主翻仓。一般在存放三年过后,茶品会被拿出退仓两年,退仓会选择在一个适合的环境下退仓。

而对于当时的港人而言,评价普洱茶品质的指标并非是茶品的仓储年份,而是茶品所达到的转化状态,只有转化到适合当地人口感与体质的茶品。于是,慢慢演变成,商家为了快速生产符合口感的“成品茶”,发现,可以通过高温、高湿、不通风的条件来加速茶叶的转化。于是起白霉、绿霉的“湿仓茶”频频出现在市场。

如何辨别湿仓茶?

湿仓茶是对身体有害的茶品,那在“鱼龙混杂”的市场中,如何辨认湿仓茶呢?笔者在这里简单分析:

从外型上看:湿仓普洱茶的外包纸有水迹,茶饼条索松脱、颜色暗淡、粗糙黑绿且茶叶表面或夹层留有绿霉。

从汤色、香气、口感上看:湿仓普洱茶汤色呈暗栗色,有明显的仓味,有些不好的有霉味,口感较薄,没有厚感,有些甚至可以喝到霉味。

从叶底上看:湿仓普洱茶叶底是暗栗色或是黑色,湿仓生茶和熟茶的叶底颜色很相似,而且是呈腐烂状。

通过笔者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湿仓茶有了一定的了解吧。接下来,笔者将会详细为大家介绍“干仓茶”的相关知识。感兴趣的茶友可持续关注后续报道。(转载仅作交流,观点仅代表作者,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