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严格的说,“后发酵”是不严谨的。除了在一般意义上的“湿仓”环境(如传统港仓、广东仓等)之外,普洱茶的仓储过程中,“发酵”(即有微生物参与的化学反应)比例是相当之低,可以忽略不计的。所以,“后期转化”更为适宜。
2、相同仓储时间不同地区茶品转化有不同风格,不仅仅是转化速度不同,同时在不同环境下,转化的方向和风格也会有质的区别。北京仓储(平均环境条件)放多久,也不可能有传统港仓的味道(北京仓储是缓慢的自然氧化和酶促氧化为主,传统港仓微生物氧化占绝对主流)。
3、若判断合适与否的主体是广泛意义上的“你”,那么这个问题无解,或者说无穷解——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沉迷于老茶的,有只喝当年新茶决计不喝老茶的,按着自己的口味来,怎么喝都没有错,或者说,不容他人置喙。
4、“什么茶,在什么地方什么环境,存放几年”这就是普洱茶仓储转化的复杂之处了,实际上从原料品质、毛茶初制工艺、紧压茶紧压工艺、仓储环境、方式、时间等等,可以组合出难以计数的排列组合,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正向的仓储结果,但具有不同的适应族群。
5、若是喝普洱是奔着香气、味觉这两个指标来的,那其它茶类在这两项上超过普洱的所在多有,普洱不是唯一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