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头究竟能不能喝?

编者按:本图文由“弘益茶道美学”微信公众号授权中国食品安全网(微信:food12331)转载发布,其他媒体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以下为原文:普洱如江湖,但却不止一个江湖。玩口感的有玩口感的格调,玩养

编者按:本图文由“弘益茶道美学”微信公众号授权中国食品安全网(微信:food12331)转载发布,其他媒体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以下为原文:

普洱如江湖,但却不止一个江湖。

玩口感的有玩口感的格调,玩养生的有玩养生的规矩,还有玩高科技的、玩体感气感的、玩情怀的……

各有各的江湖,各有各的讲究。

身在江湖,茶客自然形形色色。

缺少语境,你很难粗暴地把一个事物打上一个“对”或“错”的标签。

就像《老炮儿》,有人受不了满篇粗口的瞎矫情,

有人却在那些逝去的情怀里泪流满面。

老茶头,就是这么一个出身含混争议不断的糙爷们。

何为老茶头?

业界普遍认为老茶头是熟茶发酵过程中,不断翻堆,因潮水量、发酵温度、底料级别等综合因素,果胶渗透而出将茶叶粘黏在一起形成的块状或团状“茶疙瘩”。

但近年来,云南农大普洱茶学院副院长周红杰先生以及《云南茶生活百科全书》都提出了——将老茶头粘黏在一起的并不是果胶而是菌丝体蛋白:

“……在发酵过程中不同的温度条件下,不同的微生物会发挥各自的作用,总有小部分茶叶会被菌丝体念连在一起……”

简而言之,老茶头是普洱茶在渥堆发酵时结成团块不易解开的茶。

英雄不问出身

“茶疙瘩,味最酽。”

阮福在《普洱茶记》里的这句话,常常被老茶头的拥趸误用。

事实上,老茶头05年前后才出现的,时任大益集团勐海茶厂副厂长、总拼配师李文华先生发现了这种疙瘩茶的独特价值,将之命名为“老茶头”并面市的。

在这之前,老茶头不过是难以登上大雅之堂的边角料。而今却身价大增,价格远远超出同一熟茶堆子中所有级别茶的售价。也正因其“卑微的出身”,是非不断。

中国人向来喜欢说“英雄不问出身”,若用此来攻击老茶头就沦为下乘了。

有些美,成于误会,譬如红茶、黄茶,却不妨吹皱秋水一池;有些美,说不好是是朝花夕拾呢?

争议

正常情况而言,老茶头的出品量是极少的。价格高昂,造假手法自然也不断翻新。

熟茶出堆之后,某些熟茶团块是可以解散的,但商家趋利并不将之解散,茶头率自然高了;另外也有在发堆过程中刻意控制温湿度和翻堆时间,专门制作老茶头的做法。也听过一些骇人听闻的说法,声称有商家利令智昏用有机粘结剂作假老茶头,怎么煮泡都解不开,没遇过,不予置评。

而另一方面则是老茶头自身的卫生安全问题受到争议,焦点基本上在微生物超标上。

大团块确实有可能存在杂质,团块内部厌氧发酵过长,微生物超标也是可能的。只是,熟茶,我们喝的便是“有益菌”的保健作用,而现在也没有一份严谨科研报告表明老茶头微生物超标。

“老茶头里的粘稠物质并不是果胶,基本已经没有什么营养。”——云南农大普洱茶学院副院长周红杰先生

“老茶头的品质好坏实际上是与茶底品质、发酵技术、发酵环境等决定的,不能一蹴而就。”——古树普洱茶协会会长黄小元先生

老茶头˙喝还是不喝

如果在你的江湖里,容忍不下“有可能”对健康没有积极意义的茶,或者一杯下肚微生物问题却还不停萦绕于心,那建议还是别碰了。

退一步,找你信得过的,或者卫生安全有标准的大厂茶吧。

于我而言,煮上一壶老茶头可以说是再好不过的驱寒闲坐法子了。煮茶头很随意,唯一要注意的便是投茶量。茶水比例大致为1:100(一般500ML的铁壶放5克茶),宁少勿多,少了可以慢慢加。水沸腾之后,揭开盖子,文火慢熬。

三两好友围炉而坐,备具、布席、注水、投茶,看热气一点点弥漫,茶香渐渐氤氲,茶壶里咕噜咕噜茶水翻滚……

熬到后面,轻轻一扇,满屋的香,陈香、枣香浓郁胶着,温暖而妥帖。

这种冒着热气的小确幸,多少人能拒绝呢?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