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香气术语大全(下)

推荐先阅读《普洱茶香气术语大全(上)》
10、干果香 此种香气在普洱茶中较为罕见,或如苦杏仁,或如松仁,或如槟榔等等。具有干果香的普洱茶往往是存放有相当年份陈化度较高的生茶以及部分熟茶。 直接相关的

推荐先阅读《普洱茶香气术语大全(上)
 

10、干果香

 

此种香气在普洱茶中较为罕见,或如苦杏仁,或如松仁,或如槟榔等等。具有干果香的普洱茶往往是存放有相当年份陈化度较高的生茶以及部分熟茶。

 

直接相关的香气物质有具有苦杏仁香的苯甲醛,和有干果类香气的茶螺烯酮和2-乙氧基噻唑。

 

11、蜜香

 

蜜香在普洱茶(生茶)中较为常见,很多茶区的茶在存放过程中能长期表现出蜜香,而且这种香气持久耐闻,又易于描述和理解,因此容易被记住,具有蜜香的普洱茶也有较好的品质,有时候喝一泡蜜香纯正的茶,可以一整天都在口中留有余韵。蜜香与花香的配合,构成了大部分普洱茶(生茶)在陈化初期的醒目特征。

 

形成蜜香的主要香气成分是苯乙酸苯甲酯,该物质沸点较高,因此散逸缓慢,能较长时间存在。此外苯甲醇也具有微弱的蜜甜,对蜜香也有一定贡献。

 

12、陈香


 

陈香常见于普洱茶(熟茶),以及通过长时期存放转化程度非常高近于熟化的普洱茶(生茶)。陈香是普洱茶(熟茶)的核心香型,纯正的陈香是普洱茶(熟茶)的代表香型,其它的香型都是在陈香的基础上来谈,没有陈香就不是合格的普洱茶(熟茶)。

 

陈香嗅来类似于老木家具散发出来的那种深沉香气,但更具活力,与其它茶类摆的久了发出的呆滞的陈旧气息不同,普洱茶应有的陈香是陈而有活性的,并无沉闷之感。“活性”是普洱茶的品鉴节点,是整个普洱茶鉴赏中可以一以贯之的核心要素。

 

陈香是一种复杂的混合香气,是陈味,木香,药香等等类型气味的混合表现,涉及的香气物质众多,其中对普洱茶陈香贡献最大的是1,2-二甲氧基苯、1,2,3-三甲氧基苯、4-乙基-1,2-二甲氧基苯、1,2,4-三甲氧基苯等,都属于在发酵中生成的物质。

 

13、枣香

 

这种香气嗅来如干枣,有些甜糖香有些木韵,一般是熟茶才具有的特征。枣香在普洱茶中是非常经典的风格。

 

这种香型往往在原料比较粗老的普洱茶中容易出现,因为粗老叶的总体糖类含量更高,在发酵过程中也能生成更多的可溶性糖。当糖香达到一定水平,就能与木香等其它香气混合而表现出类似干枣的香气。

 

14、桂圆香

 

这种香气嗅来如干桂圆,通常出现在级别较高一些的普洱茶(熟茶)中,但一些普洱茶(生茶)偶尔也会有桂圆香。

 

桂圆香是在加工中产生的,与枣香有相似之处。

 

15、樟香

 

樟香多在存放时间较长的生茶中出现,嗅来如香樟木,有沉静自然之感,与樟脑味并不尽相同,有些发霉变质的茶会具有颇似农药般的刺鼻樟脑味。

 

与樟香有关的香气物质主要有莰烯和葑酮,二者都是具有樟脑味的香气成分,混合花木香而表现为令人愉悦的樟香。

 

16、木香

 

木香是普洱茶中非常普遍的一种香气,在熟茶中尤为突出,通过某些选择微生物接种技术加工出来的普洱茶(熟茶)会具有非常突出的木香。木香与花香蜜香的高扬不同,给人的感觉低沉温和,是利于普洱茶品质的香气。

 

对普洱茶木香贡献最大的是α-紫罗酮、β-紫罗酮、α-雪松醇、α-雪松烯、β-愈创烯、二氢猕猴桃内酯等成分。

 

17、霉味

 

茶叶发霉而产生的不良气味,嗅来刺鼻,令人不悦。通常见于存放不当的茶,比如在温湿度过高环境下长时间存放而腐败变质的茶。

 

在普洱茶中与霉味相关的主要物质是3,4-二甲氧基甲苯。

 

18、参香

 

类似于人参的香气,常见于在高温高湿环境下存放过的熟茶。

 

在普洱茶中香气成分有和人参香气成分类同的部分,比如具有泥土气息的棕榈酸和具有木质气息的金合欢烯均可在人参的香气成分中找到。普洱茶中人参香特征的构成除了这些物质外,还有部分木质香气和甜香的参与。

 

19、烟熏味

 

烟熏味并非茶之本味,乃是在加工或贮藏中受浸染而成。属于茶叶中常见的异味,对普洱茶品质没有积极影响。

 

因晒青毛茶制作的特点,在雨季时节时常需将茶移入室内干燥以避免雨淋,从而容易受到山区农家室内的烟熏浸染。因此夏秋茶更容易带有烟味。

 

烟味的相关物质很多,最主要的是愈创木酚和4-甲基愈创木酚,这些物质的沸点高散逸慢,因此通过存放使得烟味消散难度很大。

 

20、烟焦味

 

烟焦味是普洱茶中常见的不良气味。其产生源于杀青温度过高,部分叶片被烧灼而得。因此烟焦味往往在加工很粗糙的普洱茶中易出现。

 

21、药香

 

药香就是中药之气,如人身处药铺所闻到的中药气息,其实就是陈放很久的草木之气,因为茶叶也是草木,在陈放久了以后,自然也会出现类似气息。

 

在南方气候湿热的地区茶叶陈化更快,因此数年之后就可能感受到药香,而在干燥气候中存放则长时间内难以有药香出现。

 

药香的相关香气物质主要是有中药味的癸醛、藏红花醛以及各种具有木香的成分。

 

22、酸菜气

 

在新制的生茶中,时常会有与酸菜类似的酸气,在茶山上收茶的人往往看到茶农生产设备简单,仓库旁竟然有时能看见猪圈,于是联想到猪尿气等等。其实有酸菜气是因为晒青茶加工工艺造成的,绝非污染。

 

很多老厂的加工师傅制茶时,会在杀青之后将茶堆起捂一段时间,有了这样的一道工序,茶叶在干燥之后色泽会显得更深,口感会更醇和,香气也会有所不同,但是如果捂得稍有过度,就会出现类似酸菜的气味。在各个茶山,尤其那些家家户户手工制茶的名茶名村,都能够找到个别作坊制茶有这道工序,甚至被认为是不便外传的诀窍。

 

与这种气味相关的物质主要是低级脂肪酸,易于挥发散逸,因此对于打算长期贮藏的普洱茶品质没有太大影响。

 

23、野菌香

 

野菌香一般出现在普洱茶(生茶)中,嗅来诱人嘴馋,非常能勾起人的饮茶欲,是非常经典的香气,野菌香往往伴随着高级的品质。

 

其香气构成主要是亚油酸转变而成的一系列八碳风味化合物,如1-辛烯-3-酮、1-辛烯-3-醇等,该类物质沸点低散逸快,因此贮藏年限较长的茶不容易保留野菌香。

 

24、烘炒香

 

在普洱茶(生茶)中,也时常能感觉到豆香和板栗香之类的烘炒香,较淡的烘炒香无伤大雅。但如果过于浓郁,则说明加工上有问题。

 

烘炒香就是通过热化学作用而形成的气味。在很多食品以及其它茶类中都属于积极香型,但普洱茶的品质特征决定了其不应经过高温,因此浓郁烘炒香的出现对普洱茶品质评价来说应减分。

 

烘炒香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一些含硫含氮的杂环化合物,在高温加工中会产生。

 

25、堆味

 

堆味是从形容“发酵渥堆”的上来的,就是描述一种类似混合酸、馊、霉、腥等不良感觉的发酵气味。

 

在新制熟茶中普遍存在,因为传统熟茶渥堆发酵工艺是一个长时间而且复杂的变化过程,数吨至数十吨茶叶堆放在一起发酵,根本不可能做到绝对均匀,因此部分发酵过度和不足的茶叶就会产生一些不良气味,而如何把这种不良气味在加工完成的时候降到最低,就很考验加工技术了。(在这个思考的基础上,诞生了离地发酵技术,离地发酵的熟茶,堆味较轻。)

 

如果没有发生严重的发酵不足或者是过度,那么根据堆味的浓度,通过长短不同时间的合理仓储,这些不友好的气味就能被自然分解散逸而展现出陈香。

 

26、水焖气

 

常见于雨水叶,或揉捻叶焖堆而不及时干燥的普洱茶(生茶)。

 

如同炒青菜时用锅盖焖过,就会产生的气味一般,在茶叶加工的小环境中如果出现湿热不透气的状况,就会产生类似气味。

 

27、生青气

 

常见于杀青不足的普洱茶(生茶),似青草的气味。因鲜叶内含物缺少必要的转化所致。

 

其原理可参考清香。

 

28、粗青气

 

常见于原料粗老的普洱茶(生茶),似青草的气味。因为鲜叶粗老,含水量少,在杀青过程中必须采用“老叶嫩杀”,即杀青时间短杀青温度低,技术不够就很难保证青叶醇等相关青气物质的消散,因此常常会有粗青气。

 

29、日晒味

 

常见于存放时间较短的新制普洱茶(生茶),这种气味嗅来就如同晴天晒好的被子一样。

 

光线能够促进酯类等物质氧化,其中紫外光比可见光的影响更大。长时间的光照能引起茶叶化学物质的光化学反应。可以猜测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一系列相关气味物质共同构成了日晒味,但其具体成分还有待研究。


 

四、普洱茶香气的变化规律猜想

 

因为在同样的温度下,香气物质沸点的高低就决定了挥发度的大小,沸点低的物质散逸就快,沸点高的物质就稳定持久,因此参照沸点就能了解茶叶香气的走势。在表1中罗列了五十余中在普洱茶中存在的重要香气物质,供读者参考。
 

表1 在茶叶中出现的主要香气物质香型与沸点

注:表中数据综合CAS数据库等较多资料而得,在数据有出入时一律以宛晓春主编《茶叶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为标准。

 

从表中不难发现普洱茶的香气变化有一个大体脉络,即清香-花香-蜜香-药香-陈香,符合实际经验。

 

花香相关物质丰富的茶,会在前期有良好的表现;蜜香相关物质丰富的茶,会在中期有良好的表现;陈香相关物质丰富的茶,则在后期有良好的表现。有些茶重在后期,有些茶前后均衡,有些茶则让人惊喜不断。

 

品饮过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香气的层层变化,陈放过程中的香气类型的变化也类似于此。参照本表同时结合对茶的品饮过程中的香气层次,就能够预期一个茶将来的表现。

 

希望通过这样的梳理引导,能够帮助更多小伙伴感受到普洱茶香气的细微不同,更容易欣赏到普洱茶的香气之美,能更加细致地欣赏和享受普洱茶带来的快乐。


参考文献

[1]陈宗懋等《中国茶业大辞典》,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

[2]宛晓春等《茶叶生物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8年。

[3]顾谦等《茶叶化学》,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

[4]何坚、孙宝国《香料化学与工艺学——天然、合成、调合香料》,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

[5]龚加顺、周红杰《云南普洱茶化学》,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0年。

[6]邹家驹《漫画普洱茶——普洱茶辨伪》,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

[7]邓时海.《普洱茶》.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4年。

[8]钟秋生《普洱茶香气特征成分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9]张正竹、施兆鹏、宛晓春.萜类物质与茶叶香气,《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0,27(1):51-54.

[10]魏爱书、赵锐.人参挥发油的研究进展,《人参研究》2010(2):39-41.

[11]蒲晓亚等.茶叶的主要呈味物质综述,《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1,31(2):40-44.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22111-2008地理标志产品普洱茶》。

[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GB/T14487-2008茶叶感官审评术语》。

[14]曹艳妮、刘通讯.普洱生茶和熟茶香气中萜烯类和甲氧基苯类成分分析,《食品工业科技》2012,33(05):128-133。

[15]吕海鹏等.普洱茶加工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规律研究,《茶叶科学》2009,29(2):95-101。

[16]袁海波等.茶叶香型及特征物质研究进展,《中国茶业》2009(9)。

[17]任洪涛等.不同发酵程度普洱茶香气成分的比较分析,《食品研究与开发》2011,32(11):23-26。

[18]张灵芝等.不同干燥方式对普洱茶香气的影响研究,《茶叶科学》2007,27(1):71-75。

[19]张灵芝等.不同贮藏时间的普洱茶香气成分分析,《园艺学报》2007,34(2):504-506。

[20]王秋霜等.普洱茶香气研究进展,《广东农业科学》2009(12):42-45。

[21]周志宏等.普洱茶的香气成分,《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6(18):5-8。

[22]吕海鹏等.陈香普洱茶的香气成分研究,《茶叶科学》2009,29(3):219-224。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