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水为茶之父,器为茶之母。如今的爱茶人已经把泡茶的技艺提升到了一个登峰造极的地步。
在冲泡用水上,人们要求选用一些纯净无杂质的优质山泉水。除此之外,对冲泡所用的茶具也是大有讲究的,不同的茶类要求运用不同的茶具来进行冲泡。
为了泡好一杯茶,泡出让我们满意的一杯茶,就必须要选对合适的冲泡用水和冲泡器具。但据笔者观察,冲泡普洱茶时人们多使用白瓷盖碗来进行冲泡,而不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玻璃茶具这是为什么呢?
下面,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这一问题做一个具体的解释:
1.从材质上看,用玻璃茶杯冲泡无法形成相对持久的挂杯香
玻璃茶具通常由高硼硅玻璃这样的高分子材料,经过600多度的高温烧制而成,质密。这一点是冲泡普洱茶时避而不选的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普洱茶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长时间的发酵工艺和长时间的陈化,因此在冲泡时会挥发出一些特殊的香气,诸如果香、花香、木香等,必须要使用一些透气性强的器具,才能使茶香形成短时间的凝香效应,形成芬芳诱人的挂杯香,而使用玻璃杯进行冲泡时,因其质密的性质,其香气很容易随着茶汤温度的降低和热气的挥发而消散殆尽,所以当然不适宜选用玻璃杯了。
2.从赏茶这一环节看,用玻璃杯冲泡不利于赏茶
在茶叶的冲泡,特别是普洱茶的冲泡过程中,我们会特别重视赏茶这一环节。这是因为普洱茶的原料选用的是云南特有的大叶种晒青毛茶,经不同时间的渥堆发酵或加工制作后,被压制成十分利于保存的饼形、砖形及沱形等的形制,能够形成各种肉眼可见的条索形态、色泽、紧实度等的显著变化,在品饮或是在冲泡之前,对干茶的“状态”进行一个大致的观赏,一则是对其进行初步的品质判断,二则能够增加茶席上主客间的话题性,丰富谈话主题。
从玻璃杯的外观形态来看,它的杯体多为圆柱形性的结构,高度在10厘米左右,非常不利于我们用肉眼去观察干茶的外表形态,而盖碗则有所不同,虽然大体也为圆柱形,但高度多在5-6厘米左右,放到里面也不会对嗅干茶香、赏干茶形造成任何的干扰。
此外,由于普洱茶在冲泡过程中,茶汤颜色会呈现出各种深浅不一的色泽,白瓷盖碗的不透明特性能够使茶汤的色泽更为容易的显现出来,形成一个显著的映衬效果,这对提高茶汤拍摄出来的效果图的美感影响有很大的作用。而玻璃杯由于它处于透明或半透明的状态,常会使我们的视觉显得更为发散,因而茶汤呈现出的也多是一种漫反射的发散状态,也就不太适合表现茶汤的厚重、醇厚等的特色,凸显茶品的年代感。
需要说明的是,在观察汤色时,为了便于观察茶汤的透明度,我们需要在分茶之前使用公道杯来进行观察。不过这一点只是针对普洱茶的鉴赏来说的,不应把它与普洱茶的品饮用具相互混淆。
2.从闭合性看,用玻璃杯冲泡不易散热,降温
对于普洱茶的品饮来说,人们更讲究的是一种随泡随喝的及时性,与玻璃杯开口的闭合程度相比,白瓷盖碗它的上端敞口较大,开合性更大,因而能够保证茶客在短时间里品尝到一杯普洱茶的独特滋味,这也是为什么在普洱茶的品饮过程中,我们会选用白瓷盖碗进行冲泡,然后再选用体积较小的品茗杯分而饮之。
可以说,普洱茶的品饮讲究的是一个“快”字,在某种程度推崇的是一种“快餐文化”和“速食主义”。只不过这里所提到的两个词更多的是从褒义的层面来说的。唯有一个“快”字以及分秒必争的态度,才有可能使我们在茶汤中渗透出来的香气褪去之前最大限度的保留在我们保留在茶汤中。
另外一点也是为了保证茶汤在温度适中时,使茶汤的色泽呈现出最佳的光泽的。我们在品饮普洱茶时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把一杯普洱茶放凉之后,去观察茶汤的色泽和透明度时,往往不是出现“冷后浑”,就是看到茶汤的色泽变得黯淡不堪。这样的茶汤拿来品饮,不饮使品饮者产生观感不佳的感受,而且由于茶汤中香气的消散,品饮起来通常是寡淡无味的。当然这里不排除一些热饮时口感清苦,放凉却甘甜无比的茶品。
对于茶的品饮,笔者建议尽量在茶汤温度适宜品饮时饮后,温度太低,饮用了放凉后的茶汤,很容易导致腹痛腹泻等的不良反应。
总而言之,不管是那种茶,选对与之相适应的冲泡器具真的很重要。在冲泡普洱茶的过程中把一些影响冲泡品质的外在的可控因素,如水温、投茶量、冲泡器具、闷泡时间等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此来使界定的普洱茶品在口感上得到完美的呈现,同时也能够使我们得到对优质的普洱茶品饮体验。(本文系中国食品安全网原创稿件,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作者:简书,图片来源:南茗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