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四大价值|特殊工艺价值(四)

普洱茶的特殊工艺价值加工过程温度的特性在普洱茶“晒青”工艺中,温度的掌控是其最关键的技术之一。云南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普洱茶制作方式,其温度的掌控十分严格,一般都不超过60℃。也就

  普洱茶的特殊工艺价值

加工过程温度的特性

在普洱茶“晒青”工艺中,温度的掌控是其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云南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经典普洱茶制作方式,其温度的掌控十分严格,一般都不超过60℃。也就是说60℃是普洱茶的品质在未来走向好与坏的“临界线”。

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很简单:茶叶中内含的各种化学“酶”,在超过60℃后,立即“失活”。而这些“酶”往往有“催化剂”的效能,是普洱茶发醇过程中必需具有的“活性因子”。在这方面,普洱茶界也存在一些争论:

一是认为普洱茶“杀青”工序与绿茶的“炒青”相似,都是在铁锅高温状态下完成,其温度都是90℃----100℃之间。一些人认为,晒青毛茶,甚至普洱茶生茶就是绿茶。但是,如果仔细观察这一过程,我们会发现,普洱茶鲜叶在高温铁锅里的“杀青”是翻炒的过程,当茶叶接触到高温的铁锅壁时,停留的时间极“短”,几乎是瞬间,又通过翻炒的方式将茶叶抛向空中,让空气的温度迅速使茶叶降温,其叶片的温度始终不超过60℃。而且整个的过程大概在三----五分钟内即告完成。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鲜叶迅速脱水,茶叶变得柔软,为下一道工序“揉捻”做准备。这与绿茶的“炒青”绝然相反,绿茶是将鲜叶在铁锅内“高温炒制”,其茶叶始终不离铁锅,铁锅的温度一般在100℃左右,茶叶的温度也在75℃以上。如绿茶经典茶品龙井茶的炒制,虽然分“青锅”和“辉锅”两种工艺,但无论是青锅还是辉锅,都是动作连贯,一锅到底,并一气呵成。绿茶之所以这样做,是有两点考虑:一是绿茶的主要工序(除包装以外)必需在铁锅内完成,是鲜叶到成品一锅到底,一气呵成的过程,是成品的完成,不是半成品的概念;二是高温的过程,破坏茶叶固有的“酶”,使其失去活性,不使成品产生变化,将茶叶的品质“定格”。同时,这种高温过程也可提高茶叶的香气(俗称高温提香),使成品茶带有明显即饮性特征,愈是新出锅的茶叶品质愈好,反之,品质会迅速下降。

二是对茶叶中的“酶”认识不足。很多人清楚普洱茶是发酵的技术,但对发酵过程,尤其是发酵底物内含多种物质所能达到的发酵“动能”认识不足。一些普洱茶企业干脆抛弃“晒青”做法,采用“烘青”手段(茶叶的温度在75℃以上)。他们认为“烘青”工艺的采用不仅可以解决普洱茶规模化生产问题,因为“晒青”工艺毕竟受场地、天气等因素的制约,产量及生产周期受到局限;同时,“烘青”工艺也使得新生产的普洱茶在香气方面好于“晒青”茶,品尝起来较“晒青”茶柔和。但是他们不知道,“烘青”这种高温的手段恰恰对茶叶中的“酶”产生极大的破坏作用。而普洱茶缺少这些“酶”做催化剂,其发酵是不成立的,而没有发酵机理的普洱茶不是普洱茶。目前市场上很多普洱茶存在一个现象,新出品的普洱茶,试泡之后,品质尚可,但存放几年后,品质却愈来愈差,存在“形存质次”的现象。这种现象的出现,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烘青”造成的。

由此,我们可以说,60℃是普洱茶的“生死界”,这不仅体现在晒青中温度的掌控,同时,在普洱茶后续的加工过程中----尤其是进入到“自然发酵”与“人工发酵”阶段,这一界线的把握更为严格。(文章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