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大街小巷的社区菜市场可以说就是老百姓的“菜篮子”。在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如何保障市民肉菜类生活物资的供应,才能既满足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又严守疫情防控的“战线”?2月8日,记者集中走访了广州市数个社区菜市场,了解社区菜市场如何在肉菜供应和防疫保障两方面,让老百姓“买得到”和“买得放心”。
A
严进严出:
戴口罩、量体温成常态
2月8日元宵佳节,由于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社区菜市场里忙着采购的街坊与平时比不算太多。“很多人都是一次性买好一周甚至半个月的肉菜,回家放冰箱储备着慢慢‘消化’。”天河区龙口东路沙河供销社龙口东市场的猪肉档口老板对记者说。
肉菜的供应种类和数量是老百姓首要关心的问题。记者在沙河供销社龙口东市场注意到,相比品类齐全的蔬菜,肉类的供应品类相对偏少,主要是猪肉、鸡肉、牛肉和少数鱼类,海鲜档口多已关闭。在每斤价格方面,记者向市场档口老板了解到,蔬菜类价格“亲民”,猪肉类价格有所回升。其中,生菜4元、花菜7元、土豆4元、鸡肉20元出头、五花肉38元。各档口前,顾客戴着口罩来去匆匆。
随着疫情发展和防疫知识的普及,戴口罩、量体温逐渐成为广州公共场所的常态检查。在沙河供销社龙口东市场的入口,记者看到,有两位负责市场和质量监督的管理人员摆台设岗,一旁有“进入公共场合请佩戴口罩”的提醒牌。每当有人向市场入口走来,管理人员就会迎上去用红外线测温枪量体温,“如果体温异常或没有佩戴口罩不许进入市场。”记者注意到,在摆台设岗的桌面上,一张“市场监督检查”的表格,详细记录下了该市场每天的档口数量、价格、体温、佩戴口罩、每日清洁记录、禽类经营检查、禁售野生动物等指标的完成情况。
同样的情形也出现在海珠区沙园农副产品市场。2月8日,该市场入口被活动铁马封闭,仅留一条供人通行的狭道。有工作人员在此站岗,为通行人群测量体温。铁马上贴着“通知”:“凡进入本市场的人员请自觉接受体温检测,未佩戴口罩者不准入内”。
B
严阵以待:早晚消毒,每月消杀
疫情当前,既要让老百姓“买得到”,又要让老百姓“买得放心”,社区菜市场管理方没少下功夫。
2月6日,沙园街道发布公告,“沙园街农贸市场将实行一月一休制度,休市期间将对市场进行全面消毒消杀工作”。根据消毒消杀工作安排,7日,沙园农副产品市场休市一天;9日,西华市场休市一天;10日,五味坊市场休市一天;此外,每个月的16、17、18日,正常禽类休市。
全面消毒消杀工作得到附近街坊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家住市场旁边的刘伯为社区的防疫措施点赞,“近期沙园市场附近出现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确诊病例,经过消毒消杀后,街坊们来市场买东西更加放心了。”
社区菜市场是人流聚集场所,公共场所的日常消毒尤其重要。记者从沙河供销社龙口东市场负责市场质量监督的管理人员处了解到,开市前,管理人员会检测每个档口摊主的健康状况,“测体温、戴口罩一个都不能少。”市场经营过程中,管理人员也会在市场内流动监督卫生状况。此外,每天早上7时开市前和晚上7时半闭市后,市场管理人员会对市场进行两次消毒工作。
C
严防死守:限制贩卖、宰杀活禽
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很可能和野生动物有关,当下同样是禽流感的高发季节。记者走访发现,广州各社区菜市场除了注重场内的消毒消杀工作,还高度关注场内和场外经营宰杀活禽和来路不明动物的行为。
“梁生,你来迟啦!现在没有‘毛鸡’买啦!”2月8日中午,广州市番禺区南区市场入口处,保安黎伯一边为入场顾客测量体温,一边提示顾客当天起市场不再销售活禽。此前一晚,广州市番禺区宣布全区所有活禽市场禁止交易。这意味着自2017年起在广州部分行政区开展的活禽经营限制区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下“临时扩大”。记者现场所见,市场内原有的7档活禽档口已“人去笼空”,档口旁贴有禁止活禽交易的通知。
“元宵节不能‘ 鸡拜神’,那就换其他口味吧。”看到禁售活禽的措施,每年元宵节都会买只活的清远鸡并让档主帮忙宰杀的顾客梁伯,选择去烧腊档口买一只熟食盐 鸡代替,“现在疫情严峻,少吃几次新鲜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记者现场看到,不少顾客为了“一尝鸡味”,也跟梁伯一样帮衬烧腊铺。
记者2月2日跟随广州市越秀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巡查农贸市场周边是否有贩卖宰杀活禽和来路不明动物,已成城管执法队员近期的“功课”。
“越秀区是活禽经营限制区,农贸市场管得严一般不会有违规售卖活禽行为。我们查处的,是极个别商贩以占道经营方式贩卖宰杀活禽和来路不明动物的行为。”当天参与执法的一名执法队员告诉记者,他们会采取劝离或者暂扣货物的方式,整治违规行为。据悉,从1月25日至2月2日,广州各级城管执法部门已检查市场4242个次、内街小巷等公共场所6504个次,清理整治乱摆卖、占道经营、当街宰杀活禽3122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