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只有在触及到自身利益时,才会施舍一点“朴素正义”
1、怎么看待“巴黎贝甜”的培训点在无证情况下生产?
网友提供给我的一种说法是,这个公司培训点的负责人私下想挣点外块,但因为分赃不匀内部人举报了。这种说法解释了两个疑点,一是为什么这个点仅生产4天就被查了,二是监管部门为什么会去查培训中心,因为那不是例行检查点。
从常理来说,“巴黎贝甜”是家成规模的企业,总公司有食品安全专员,不太可能允许做这种违法的事,因为得不偿失。
但是,目前没有直接证据,所以也只能是推测。
2、监管部门能否给“巴黎贝甜”的培训点加急办个证?
特事特办的出发点是好的,毕竟多一个食品供应渠道,也多为一些居民提供帮助。但从法律上来说,不管是变更生产地址还是扩增地址,首先这个场所的性质要符合,其次要征得业主同意。
像这种办公场合改成厂房,即使监管部门愿意加急办,十有八九也办不了。
当然了,我们有一说一,在当时的环境下,监管部门恐怕也没那个意愿去办理这个。
3、怎么看待58万的处罚?
这个已经是法律允许的最低处罚。
有些律师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涉案公司从事该生产经营并未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等危害后果,且已针对违法行为进行了整改”,所以可以免于处罚。
这个理由恐怕站不住,因为如果造成食品安全危害后果,适用的就是刑法了,负责人就要坐牢了,目前只给予最低限度的处罚,就是考虑到了没有造成食品安全侵权问题。
当然,鉴于目前的舆论情况,后续真的不处罚了,也不意外。看今天的回应,已经有松口的意思了。
4、监管部门应不应该对“巴黎贝甜”网开一面?
所谓网开一面,其实就是希望监管人员收到举报不回应,或者不去执法检查,或者检查了不做任何处理。
如果监管部门能预料到是今天这种舆论,那确实是“敢”网开一面的。但是,他恐怕预料不到。
很多人不知道,食品安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领域,执法部门的问责压力是前所未有的大,而这个压力恰恰是十多年来,公众不断对食品安全问题喊打喊杀所酝酿出来的,而监管部门的思维也是被舆论所塑造的。
你突然让他们灵活执行,网开一面,他们还没转过弯来呢。
有些人说,还有好多保供中的劣质食品问题都没处理呢。我说吧,有些人就是特别容易被带节奏,劣质肉两天就被拘留了,哪里没被处理?我问了一圈,还有哪些没有被处理的,愣是没人回应我。
另外,直白点说吧,如果我是执法部门人员,我是根本不会信网上目前这些人的声音的。
因为他们的态度其实不是基于某一种原则,而只是“这次对我有利”。
这些关心巴黎贝甜面包的人,别看他们现在呼吁执法要“网开一面”,但他们的风向随时在变。只要后面经济情况好点,还是会对食品安全喊打喊杀的。因为这是小中产阶层的特性,他们对食品安全风险的容忍度很低。他们不像没钱的人那样随遇而安,也不像真有钱人那样靠高价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最后还是寄托于监管。
监管部门要真信了他们的邪,搞什么“灵活执法”“特事特办”,下次就等着被问责吧。
5、怎么看待公众对“巴黎贝甜”的声援?
“巴黎贝甜”的出发点可能不是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英雄企业”。当然,商业本身既有利己又有利人的属性,无需从出发点去评价一个人或企业。
但就这次的舆情来说,本质是上海公众找个机会发泄一下封城的委屈和不满。我个人理解这种情绪,但坦白说,我是比较看不起这种态度的。因为是否封城的决策权根本不在上海。骂上海政府,纯粹是因为骂它安全,其它的你不敢骂而已。
实际上就是挑软柿子捏嘛,大家心里都明白,但你非要搞得那么大义凛然的样子,我是没法鼓掌的。
当然,我很支持大家去买“巴黎贝甜”的面包,现在政府发消费券都没法促进消费了,你们这么主动消费,真的很上进。
总结一下,对“巴黎贝甜”处罚看起来不得人心,但是,似乎没有更好的方案了。
要不,你说一个?
往期文章
·“穿和服被带走”,根源在于无处发泄的“民族仇恨”
·吴啊萍真的够得上“刑事拘留”吗?
·应以“滥用职权罪”对“豫赐红码”立案查处
·美国多名儿童食用配方奶粉后死亡?真相
·郑州120事件:院外急救成功率差欧美20倍
·还原顺义120急救延迟的真实过程
·梁建章被禁言,技术讨论“清零”了
·我国科学家又发现治疗新冠新药?
·小麦青贮,不会影响粮食安全
·强制入户消杀,真的有依据吗?
·从社区中医师到国家级防控专家
·世卫组织肯定中医药治疗新冠?只是软文
·315晚会的“老坛酸菜”,为什么要捂大半年?
·曾光:新冠病人没有死,防疫人员累死了!不赞成!
·新冠源头的那些流言都有结果了吗?
· 根本不存在“假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