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科技创新推动益生菌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第十七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成功召开

  2022年,在“大食物观”目标指引下,深挖丰富的益生菌资源,并依托科技创新解析益生菌与人体健康的科学内涵,成为满足人民群众食物多元化、健康化需求的重要方面,也源源不断地为健康转型中的食品工业注入新驱

  2022年,在“大食物观”目标指引下,深挖丰富的益生菌资源,并依托科技创新解析益生菌与人体健康的科学内涵,成为满足人民群众食物多元化、健康化需求的重要方面,也源源不断地为健康转型中的食品工业注入新驱动力。为把脉行业发展新趋势、提升行业健康发展的内生动力,8月10—12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浙江省食品学会、浙江工商大学等单位承办的第十七届益生菌与健康国际研讨会在杭州举办。

 

  本次会议定位于三个目标,一是站在科技与产业创新的前沿,在学科交叉与延伸中,开启益生菌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二是在活跃的学术交流中,形成我国益生菌研究领域“学术界共识”和战略性思考;三是让更多的年轻人通过本次会议最具权威与前瞻性的精彩报告及企业高峰论坛,感受益生菌科技与产业的风采,培育面向行业未来的新生力量。来自国内外150余家科研院所、高校及企业的代表参会,彰显了大会的专业性和强大的凝聚力与号召力。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赵国屏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理事长、江南大学校长陈卫院士在内的益生菌领域权威专家带来了最具前瞻性的近50个精彩报告。大会同期发布了“益生菌‘量效关系’的科学综述”和“后生元的研究现状及产业应用”两大学术成果。

 

  新发布 新思考


  实现益生菌的“益生、惠民”价值

 

  2022年是极度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经济下行压力骤增等困境,中国食品工业继续保持着强劲的韧性。其中益生菌行业作为最具科技含量、健康价值、发展潜力的细分行业,也同样实现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邵薇教授在致辞中谈到了对益生菌的几点体会。第一,益生菌产业蓬勃发展的根本,在于创新引领、科技赋能;第二,益生菌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得益于滴水穿石、润物无声的公众科普;第三,益生菌行业的健康有序,离不开科技、产业、管理间的协同,更离不开行业间的团结、和谐与共荣。邵薇同时对益生菌的未来提出以下建议:第一,始终坚持科学至上,夯实益生菌产业发展的科学根基;第二,始终坚持以科技界的共识为基础,传播科学正确的真实信息;第三,始终坚持科学引导,勤于开拓,深耕益生菌产业的外延支撑点;第四,始终坚持面向未来的人才队伍建设,助力更多年轻人成长成才。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副主任刘兆平研究员致辞中表示,在深入实施的健康中国战略的指引下,“安全、有效”这两个目标成为推进益生菌产业化应用的基本遵循,我国益生菌等食品用菌种的管理法规也在不断完善,与益生菌的科技研发和产业应用协调发展。近年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协助国家卫健委更新食品用菌种名单,合力推进标准法规建设,联合研制可用于婴幼儿食品的菌种临床试验指导原则和技术指南。对于如何以“大食物观”为指引实现益生菌的“益生、惠民”价值,刘兆平认为,首先要加强合作、协同发力,发挥益生菌领域科研院所和权威专家的资源互用与优势互补。其次要夯实基础、科技引领,利用现代科学破解传统菌种分离、鉴定、评价和应用的技术瓶颈。再次要科学管理、科普惠民,规范安全评价和功效评价的技术程序,在全社会正确认知的基础上合法合规实施科学管理。

 

  浙江工商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赵英军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此次研讨会集中展示了国内、国际益生菌科研与产业发展的最新动态,探索了新时期维护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之道,促进了益生菌领域科学研究者在国际、国内的交流与联系,启迪了领域内新的学术思想和观点,培育和引导新的学科前沿。

 

  新技术 新突破


  展示益生菌科学研究前沿

 

  随着组学、合成生物学等技术的交叉融合发展,益生菌的科学研究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新阶段,为从多角度、多层次认识益生菌提供了技术支撑。

 

  为及时把握益生菌科学研究与行业创新发展新动态,陈卫院士就“肠道微生态与益生菌的研究应用进展”做大会报告。他表示,肠道微生态的平衡稳定与人体的营养、代谢、免疫、神经等系统密切相关,菌群失调已被报道与一系列的机体生理异常相关,肠道微生态已成为疾病诊断、生物医药、健康食品等生命健康领域关注的热点。近些年,技术手段的发展和生信数据的积累,加深了人们对“健康肠道菌群”的认识,“健康肠道菌群”的本质在被逐渐揭示;同时,肠道微生态成为疾病筛查诊断的新靶标,如利用特定肠道菌实现结肠癌的早筛;肠道微生态也成为疾病临床治疗的新途径,如以菌制菌已成为针对难治愈肠道病、危重感染后遗症、免疫异常病等的热门干预策略;另外,由于不同的肠道菌群需要个性化的“食谱”,因此,肠道微生态成为个性化食品开发的新着眼点,如利用菌群靶向性食品缓解营养不良等。陈卫院士同时谈到了相关进展对益生菌研究的推动,提出,一是益生菌的系统分类谱正在不断更新和优化,二是益生菌的生理功能得到更多拓展和延伸,三是益生菌的功能评价规格进一步提升。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首席科学家赵国屏院士以“微生物组和生物医学大数据”为题做大会报告。他表示,结构和功能、机制和因果、干预和治疗是人类肠道微生物组和人体健康/疾病的认知和挑战。他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对微生物组与生物医学大数据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内涵进行了解读。赵国屏院士认为,生物医学大数据具有高度复杂性,应建设治理和应用体系。他对未来微生态的研究与临床研究进行了展望:第一,基因组学、系统生物学发展到了微生物组、表型组和人民健康一系列研究,学科交叉融合产生了新的研究增长点;第二,合成生物学和基因编辑带来了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与产业转化,技术创新带来了研究与工程能力提升;第三,生物信息与生物医学大数据带来了精准医学与临床与研究新范式,大数据整合共享促成了研究范式转变。

 

  国际益生菌与益生元科学协会(ISAPP)前主席、芬兰图尔库大学Seppo Salminen教授系统性地梳理了益生菌研究成果,展望益生菌行业未来发展蓝图。他表示,从益生菌被发现,到定义的明确,再到益生元的定义以及一年前达成的后生元共识定义,逐步明确的定义达成了国际上的科学一致性。他特别指出,人体需要通过乳制品、发酵食品或者植物增加饮食中的微生物数量,如通过发酵食品影响肠道微生物,影响免疫特征,减少炎性细胞因子和免疫细胞标志物,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研究逐渐从其表象向背后的分子生物学机制迈进。IFF健康与生物科技全球健康研发总监Charles Budinoff指出,表观遗传变化是可遗传的,更多的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变化不仅与益生菌的生产相关,而且在宿主体内也非常重要。

 

  新产业 新蓝海


  探索益生菌更多可能性

 

  随着人体微生态研究的不断深入,人类对微生物学、营养学、医学的认知发展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通过精确调节肠道微生物改善宿主健康状况,成为未来精准营养发展重要方向。

 

  大会上,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副理事长、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和平教授指出,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品,可以为刚出生的婴儿提供所需的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生长因子和免疫因子。同时,母乳还可以为婴儿提供大量的有益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母乳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及其代谢物短链脂肪酸、甲胺等能够促进婴儿肠道免疫系统发育、参与机体主动免疫和调节被动免疫,降低疾病易感性大量研究表明母亲肠道中的有益菌可能经过“垂直传递”(肠道-乳腺途径)到达母乳并传递给婴儿。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冯一以 “肠道微生态与肥胖发生”做大会报告,解读益生菌与人体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养乐多本社中央研究所化妆品研究所化妆品第一研究室室长岛龙一郎以副干酪乳杆菌——活性LcS为例,解读了微生物组技术在疾病诊治上的重要作用。伊利创新中心益生菌研究中心总监洪维鍊分享了“乳双歧杆菌BL-99与肠道健康的研究”的最新研究成果,阐明了益生菌与肠道健康之间的科学问题。加拿大食品微生物与益生菌研究主席、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Michael G?nzle教授表示,基因组序列是了解乳酸菌进化、生态学和生理学并确定其在食品中的功能特性的有力工具。日本乳酸菌学会前副会长清水金忠介绍了后生元灭活乳酸菌 LAC-Shield(副干酪乳杆菌 MCC1849)的开发历程与研究进展。

 

  ·企业高峰对话·

 

  经过20多年的积淀和发展,益生菌行业中一些企业快速成长壮大,成为支撑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陈卫院士和何国庆教授共同主持的企业高峰对话环节,来自伊利、三元、养乐多、IFF、科拓恒通、一然、娃哈哈、汤臣倍健、秋田虹、味全等益生菌行业企业代表同聚一堂,共同就益生菌行业的标准建设与产业化发展展开深入探讨。

 

  大会还设置人体微生态与健康,益生菌、益生元、后生元的研究进展及产业化应用,益生菌标准法规体系的构建与趋势,益生菌前沿科学问题解析与新技术4大技术专题,就益生菌研究领域的最新内容进行分享。

 

  新标准 新通则


  构建益生菌标准法规体系

 

  从食品用菌种“名单制”管理,到《食品加工用菌种制剂》等国家标准与《食品用益生菌通则》的建立,再到逐渐推进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双轨制建设,我国益生菌标准法规与监管体现基本与国际保持同步,并在引领益生菌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徐进研究员从科研到市场,全方位解读了我国益生菌标准法规体系。他表示,加强益生菌原料的标准建设,从源头进行规范是推动益生菌行业健康发展关键。针对益生菌的监管,他认为将监管中的科学问题凝练为专家共识,形成与行业发展相配套的法规,是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管理制度法规建设重要方向。他指出,现阶段益生菌行业的标准法规进展与科学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未来,我国团体标准将加速推动益生菌新技术的标准化,在促进行业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新起点 新未来


  在传承与创新中实现拓展与延伸

 

  大会期间,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第三届理事会成立会在杭州成功召开,来自全国20个省(市、自治区)的近百名业内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学会益生菌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秘书长邵薇教授在会上介绍了分会第二届理事会的工作情况。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了由87名理事组成的益生菌分会第三届理事会,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校长陈卫当选为新一届理事会理事长,邵薇、何国庆、张和平、顾青、艾连中、刘兆平、姚粟、秦环龙、金苏当选为副理事长,刘兆平兼任秘书长。

 

  新当选的益生菌分会理事长陈卫院士在讲话时表示,新一届理事会聚集了益生菌领域更具活力与年轻的队伍,将继续肩负新发展阶段的使命,在传承与创新中拓展与延伸,以真诚地工作态度,齐心协力,共同为益生菌产业的科学技术进步、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据悉,本次大会,来自50余家科研单位与企业报送了147篇摘要,大会主办方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最新研究成果给予口头和张贴报告机会。同时,大会期间还设置企业展示区域,供益生菌上下游企业交流新技术、展示新产品。


冷链服务业务联系电话:19138199759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