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2月10日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只有用自己的手攥紧中国种子,才能端稳中国饭碗,才能实现粮食安全。作为种业大省,山东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振兴行动,种业不断提档升级,为粮食增产丰收夯实基础。
潍坊市寒亭区一孔桥村是国家级优质强筋麦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今年他们又联合附近6个村,继续扩种优质强筋小麦品种——济麦44,总种植规模达到一万多亩。潍坊市寒亭区惠民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会计孙贵照说:“它这个麦质好,同时这个品种还抗旱、抗病害,价格比一般市场其他麦子高着一毛二分钱,面粉厂抢着来收购。”
信心和底气来自于好收成。2022年,济麦44在山东省小麦高产竞赛实打测产中平均亩产801.72公斤,刷新全国超强筋小麦单产纪录。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研究员、济麦44育成人李豪圣:“很好地解决了产量与品质这个矛盾,品质达到了超强筋的标准,甚至某些指标已经超过了国外,有效替代国外进口小麦。”
坚持高产与优质结合,山东不断提升种子研发能力。全国小麦良种推广面积前十位品种中,山东占有5席,除了济麦44,“济麦22”累计推广面积超过3亿亩、连续9年全国第一。作为种业大省,山东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良种对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到47%。能够跻身全国育种第一方阵,靠的是日益成熟的育种技术体系。
在山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针对数量少、活力低、即将超过保存年限的种子,科研人员会定期实施重新繁育。一粒种子入库,周期至少要三个月,淘汰率接近四成。山东省农科院资源所种质资源库主任李润芳说:“一个就是它的发芽率要达到95%以上,再一个需要把含水量控制在8%以下。把(种质资源)优秀的一些特性以及优异的基因给它发掘出来,提供给育种者。”
育种,需要产、学、研三方聚力。依托山东省农科院和山东农业大学等技术支撑,山东加强育种人才梯队和平台建设,建立小麦玉米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同时,支持种业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一批商业化育种中心。
在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育种加代温室里,2000多株小麦长势喜人,与露天小麦不同,这些小麦缩短了近三个月的越冬期,提前进入了收获期。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部主任赵晓倩说:“我们在9月20号种植了以后,经过了春化阶段到11月26号,我们就把它移栽到了温室当中,加大了灯光等等一系列设备,加快了它的生长的进程。”
与传统收获方式不同,技术人员将整株小麦从泥土里连根拔起,之后按照品系把它们倒挂起来,确保小麦籽粒的饱满程度和养分的积累。淄博禾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俊科说:“我们想着就是结合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再加上我们这些技术融合起来做,(让)育种从原来的经验育种向精准育种转变。”
目前,山东已经有持证农作物种业企业783家,其中13家获得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跟科研院所共同发力育种创新赛道,建立起覆盖全省的新品种展示评价体系,累计展示小麦新品种335个、玉米品种394个,加快种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山东省种子管理总站研究员高传杰说:“从种质资源到育种,再到品种的展示、评价,推广、应用,这个全链条的创新,在指导农业生产上,在推广品种上,更有目的性。近年的目标就是建设种业强省,由种业大省向种业强省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