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灾夺丰收,我们有底气

防汛体系日益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抵御自然风险有多重防护网 入汛以来,南方地区遭遇多轮强降雨,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当前正是防汛紧要关头,也是

防汛体系日益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抵御自然风险有多重防护网

入汛以来,南方地区遭遇多轮强降雨,江西安徽湖北湖南等地发生严重洪涝灾害。当前正是防汛紧要关头,也是秋粮作物生长发育重要阶段,今年洪涝灾害对粮食生产影响有多大?如何防灾减灾?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局部地区灾情较重,但只要大江大河不发生流域性洪水,不会对大范围粮食生产造成影响

早稻成熟节骨眼,大雨一场接一场,江西遂川县雩田镇种粮大户郭唐生心急如焚,“2000多亩稻子可泡不得水。”

这两天,太阳一露脸,老郭早早约好的收割机立马下地,烘干机马力全开,“一半稻子都已进仓,咱要把损失降到最低。”郭唐生算起账,“500多亩水稻倒伏,大约产量损失5%左右。晚稻已经播种,再过几天插秧,咱就盼有个好天气。”

作为粮食主产区,江西省占全国早稻播种面积的1/4。6月以来,江西遭遇连续强降雨过程,农田内涝风险高。连日来,各级农业部门动员农民赶着晴好天气抢收、抢烘,目前早稻收割进度加快,预计新增产量15.33亿斤。此外,中稻完成栽插面积1052万亩,规模与往年持平。

强降雨区域不少都是粮食主产区,汛情会影响秋粮生产吗?

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说,从各地情况看,持续强降雨天气给局部地区农业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从受影响区域看,灾情集中在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13个省(区、市),其中长江中下游地区灾情较重。“‘旱一片,涝一线’,受地形、气候等因素影响,洪涝灾害呈条状分布,易涝地带多位于沿江沿湖低洼处。只要不是大江大河发生流域性洪水,不会对大范围粮食生产造成影响。”农业农村部重点市县农情专家咨询组组长李茂松介绍。

“从受影响作物看,当前早稻正处于灌浆成熟期,连续降雨造成倒伏、穗发芽;一季稻正处于返青拔节关键期,积水容易导致病害发生。”李茂松介绍,局部扬花期早稻遭遇“雨洗禾花”,影响结实率,但对早稻灌浆影响有限。

李茂松说:“我国防汛体系日益完善,农田基础设施不断夯实,农业机械化水平逐步提升,抵御自然风险有了多重防护网,农业生产基本告别看天吃饭,我国夏粮生产已经实现十七连丰,今年防汛夺丰收,我们有底气。”

预警到位,加强田间管理,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

当前农业生产如何防灾减灾?

“目前离秋粮全面收割还有两个多月时间,各地要加强田间管护,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为夺取全年粮食丰收打牢基础。”李茂松说。

各地农业部门积极行动,精准施策。“多亏了专家指导,我们下雨排水、天晴施肥,保住了300多亩蔬菜。”近期,湖北鹤峰县遭遇强降雨,农友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汤齐山一直悬着心。关键时刻,县农业农村局成立工作专班,组织专家和志愿服务队,对水稻、蔬菜、水果等农作物提供抗灾救灾指导。

目前,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先后制定29个分区域、分作物技术指导意见,派出6个救灾专家指导组,分赴洪涝重灾省份,指导农民落实抢排积水、扶苗洗苗、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措施,尽快恢复生产。

减灾更要防灾。预警到位,提前防范,才能把握农业防灾减灾主动权。农业农村部与中国气象局联合完善信息共享和联合会商机制,强化预警服务,指导各地及早落实科学抗灾措施。

“要预防因洪涝引发的次生病害。”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宋迎波介绍,持续多雨寡照可能诱发病虫害滋生蔓延。比如水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等,对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一定影响,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提升抗风险能力,尽快补齐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工程建设短板

汛情会如何发展?

水利部水旱灾害防御司副司长王章立介绍,据水利、气象部门联合预测,盛夏南北方均有多雨区,以北方雨带为主,南北方防汛要双线作战。

如何做好田间管理?“中晚稻将进入拔节灌浆关键期,南方出梅后,会迎来晴热天气,要警惕高温、灼伤或烧叶;台风即将进入活跃期,强风暴雨容易导致作物枝叶损伤,植株倒伏。华北东北地区的玉米和水稻都处于关键阶段,也可能受到洪涝灾害影响。”李茂松说。

宋迎波建议,出现积涝的农田应抢排,缩短作物受淹时间,减轻渍涝灾害影响,并合理施肥,促进受灾作物尽快恢复生长。“做好果园、菜田沟渠清理和排渍工作,及时采收成熟的粮食、水果、蔬菜;加强水产养殖巡塘,加固加高围网,防止暴雨漫灌造成损失。”

在农资供应方面,农业农村部已经落实国家救灾备荒储备种子5000万公斤,目前下发700万公斤,保障了480万亩大田用种;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灾害防御能力;协调饲料生产企业、交通运输等部门,协助养殖场户加强重点投入品储备,确保饲草料调入、畜禽崽苗买卖、畜禽出栏等运输渠道畅通。

“防灾减灾不仅在汛期,从长远看,还应在作物抗逆研究、高标准农田和水利工程建设、农用救灾物资储备、农业巨灾保险等短板下功夫,切实提升农业抗风险能力。”李茂松说。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7日 18 版)

郑重声明: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