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天刚蒙蒙亮,乌当区新场镇新场村的200亩红油菜田就热闹起来。菜田里,好几位新场村的村民正在有条不紊地采摘着新鲜的蔬菜,整齐划一的菜田尽收眼底,放眼望去,田间的蔬菜绿油油一片,长势十分喜人。
两年前,新场村成立合作社,部分村民除了加入合作社外,还将土地流转出来,每年每亩有700元的流转费,年底还能参与合作社分红。
“农忙的时候,我们可以来摘菜,一天有100元钱,还可以照顾家里。”村民宋庆琼说。
新场镇是乌当区的农业重镇,蔬菜种植占据了全镇农业产业的大半以上。近年来,新场镇高度重视“菜篮子”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农业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促进蔬菜产业提档升级、提质增效,努力做大做强蔬菜产业,蔬菜产业由小菜园到大基地、从“菜篮子”到大市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来自毕节市的邱勇正在田边整理村民刚采摘好的红油菜薹,2020年,邱勇看准了新场村这片土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无工矿企业“三废”污染,良好的环境,十分有利于蔬菜生产,加上政策扶持,他从村民的手中流转了200亩地种植红油菜,除去成本,每亩能有2000元的净利润。
“现在种的红油菜有三十多亩,还有一百多亩晚菜薹,要两个月以后才开始采收。这三十多亩菜薹每天上市量在1300斤左右,每斤批发价在1.7元到2元不等。”邱勇说。
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乌当区抢抓“强省会”发展机遇,围绕“菜篮子”保供,紧盯“稳规模、提质量、促增收”的基本目标,坚持重点扶持和重点打造,持续加强高标准保供蔬菜基地建设,全力推进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农业现代化建设。
目前,乌当区根据地理优势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了次早熟蔬菜基地,主要以种植番茄、茄子、辣椒、萝卜、棒豆为主;加工类蔬菜基地,主要以种植辣椒、折耳根、生姜、苦蒜为主;秋延晚外销蔬菜基地,主要以种植番茄、黄瓜、菜椒为主;高标准保供蔬菜基地,主要以种植香细菜为主,如:芫荽、蒜苗、生菜等;近郊蔬菜传统种植基地,主要以种植绿叶菜类、香细菜类、瓜豆类为主。
“乌当区五大蔬菜保供基地有各自的特色蔬菜,按市场要求种植换茬蔬菜,确保贵阳市‘菜篮子’的正常供应。”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雪琴说。
为管理和发展好五大蔬菜保供基地,乌当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以“保供、稳价、优质、增收”为总体思路,联合市、区和乡(镇)技术人员,在品种选择、播种方式、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质量安全等方面加强田间技术指导,定期举办栽种技术培训班,全面提升蔬菜种植技术水平,确保全区蔬菜产业增产增效。
目前,乌当区蔬菜种植面积为16.0039万亩,上市产量25.9834万吨,产值11.2348亿元。
“菜篮子”里装着市民的日常生活,也装着菜农的生计收入。乌当区按照提质增效的原则,持续进行重点扶持和重点打造,更好推动全区蔬菜产业优质、生态、高效可持续发展,全力推进我区蔬菜业高质量发展。